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畫師

畫師10.25.2024元始道長

徐氏群夫者,忘其郡邑矣。家號素封,而好接異客,技術之士多往依之。

有畫師客其家,自言有奇畫,願與眾觀之。乃張畫於壁,見樓臺亭館,重疊縵回,類西洋畫。徐問畫有何奇,畫師曰:「吾能身入其中,故奇也。」徐以為妄,笑曰:“噫!帖然一紙,塗以丹碧,公烏能置身其間乎?」畫師乃向畫咒之,即有一旁門洞開,聳身而入,門亦隨合。捫之如故,索之不可得也,共相驚怪。門復啟,而畫師瞥下矣。

眾遂問畫中之狀,畫師曰:“何問為第同往觀之。」眾皆喜。

畫師指畫中門最大者曰:“當令開此正戶,以迓諸君。」戶應手而開。畫師先立門中,一一以手捷之入。第見粱櫨丹鸌,鳥革翠飛,埒于王侯甲第。每歷一門闥,便覺改觀:或粉壁森然,忽啟雙摩;或畫棟巍然,忽開疊閣;或窗間縋下,別有亭池;或石罅穿入,另開園圃。其堂室之形制,矩方之外,有似月者,有似圭者,有似弓者,有似扇者,有似蕉葉者,有似香爐者,有似鐘者,有似環玦者,有似壺甕各器者。瑰形詭制,無一雷同。

最後啟一偏門,眾皆入,乃徐妻臥室也。時方盛夏,徐見妻裸臥白綃帳中,皓體畢呈,急不及掩避。諸客見之,無不掩口奔出。至畫所,畫固儼然在壁也。

徐大怒畫師辱己,尋刀將殺之。畫師復聳入畫中,畫與人俱失所在。

廊下物

廊下物10.19.2024元始道長

某甲晨起,見一物狀如人,一身兩首,自項而分,臥於階下,鼻聲鼾然。甲大驚而呼,家眾畢集,以杖擊之。物驚覺而起。視其兩首,耳目口鼻並與人同,但一面衰老,一面夭少,老者慘淡,少者歡愉。眾咸駭異。物兩口並言曰:「我不足異。落瓠山有馗馗者乃異耳,我當迎以來。」言罷,自簷間躍去。

半晌,偕一物至,立於階前,人身而九面環肩而生,大如拳,狀亦不一。有嘻笑者,有哭泣者,有喜者,有怒者,有愁者,有閉目睡者,有傾耳聽者,有言語者,有靜默若凝思者。既見人,亦不驚避。亦不近身。而兩首者立其旁,伺之甚恭,若廝役然。九面者謂眾人曰:「我不足異,何不請吾頵頵來」於是俱去。

眾方嗟訝間,見前二物導一物自門而入。其首乃多至無數,叢生側出若花瓣。或仰或俯,或側或欹,悉大如桃核,妍媸雜見,奇正互出。語言嘈雜不能辨,少頃,變形異相,則眾人之貌悉具,無異纖毫。眾相顧各錯愕,喧傳一里。

忽廊下有雙足自地伸出,須臾及手,又須臾及肩,躍然立起,首大於甕,並無七孔。於是三物見之驚走,此物逐之,疾於隼鳥,頃刻失所往。竟不知為何怪。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奇門九星詳細像義

奇門九星詳細像義10.24.2024元始道長

道家認為,北斗主生,南斗主死,北斗七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排行為一白貪狼、二黑巨門、三碧祿存、四綠文曲、五黃廉貞、六白武曲、七赤破軍,這七個星宿稱為北斗七星,在斗柄破軍星與武曲星之間有二顆星,一顆星為右弼星,常不現,一顆為左輔星,常見,左輔排在八,右弼排在九,由七星配二星共成九星。風水學中的九星:傳說中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八門代表本性,本質。八神代表規律,核心,九星代表性質、特性。九星預示大事、長遠之事。奇門遁甲九星應用具體到一個人,代表他()的遺傳因素、先天素質、本性等等。

奇門遁甲中的九星即天蓬星、天芮星、天沖星、天輔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一般而言,天心星、天任星、天禽星、天輔星為四吉星,天沖星是次吉之星;天蓬星、天芮星、天柱星為三凶星;天英星是中平。但凶與吉在九星裡是不固定的,因為性格是天性,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只有在對應的範圍內才能判說它的作用與好壞。

天蓬星、天任星、天沖星、天輔星、天禽星屬陽,被稱為五陽星。

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屬陰,被稱為四陰星。

一、天蓬星(陽水):原名貪狼星,居北方一宮坎卦,對應冥王星,坎水正當隆冬季節,至寒至冷至暗,喜陰害陽。

概念:聰明智慧、大膽妄為、貪戀酒色、尖角煞、塔邊、屋簷、心狠手辣。

人物:妓女、盜賊、乞丐、頭髮蓬鬆的人、黑社會、獵魚者、能幹大事業的人。

形態:莊嚴、威猛、彪悍、精幹、面黑或眼大有神。

性情:大膽妄為、聰明智慧、貪敢於冒險、陰險奸詐、心狠手辣、喜歡暗中行事、多情多欲。

人體:耳、腎、膀胱、生殖系統、排泄系統、頭髮、眼睛、足部。

動物:豬、鼠、蝙蝠、多毛多厚的動物、水生物等。

植物:蘑菇類、菌類植物、樹冠大的樹、大葉植物、蓬草類,剛出土的植物、水果、蔬菜、水中生長的植物。

靜物:傘、雨具、漁具、船、車。

地理:宮殿、亭子、廟宇、茅屋、簡陋的房屋、四面通風的房子、破了門窗的房子、房頂、三角狀的建築、橋等。

天時:陰天、雨天、多雲的天氣、黑夜、冬天。

色彩:黑、藍、玄。

二、天芮星(陰土):原名巨門星,西南方二宮坤卦,因與八門中死門相對應,認為它的出沒與疾病流行有關,所以把它稱為病星、凶星。主向內查看和發展。

概念:問題、毛病、錯誤、聯合、結交。

人物:朋友、學生、圖書管理、病人、產婦、女神、肥胖、種田人、孕婦、地產持有人、從事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職業。

形態:方臉、大嘴、肚大腰圓、面色萎黃、有雀斑、做事問題多。

性情:固執遲鈍、吝嗇貪婪、節儉樸素、溫厚柔順、恭敬謙讓。

植物:莊稼、農作物、土豆、地瓜、書籍、菩薩、女神、瓦罐、瓷器。

地理:庭院、走廊、街道、學校、書店、醫院。

色彩:黃色。

人體:脾胃、皮膚、泌尿系統。

三、天沖星(陽木):原名祿存星,東方三宮震卦,人們認為它有慈心造化,助人為樂之德,與農事活動有關,把它稱為吉星,但吉利程度不如天心、天任、天輔三星,所以有人稱它次吉之星。

概念:行動力、執行力、衝動、直往前闖、衝擊、猛烈、矛盾。

形態:個子高大、身材挺直、面色青白、長方臉、長髮、眼神犀利。

性情:直爽果斷、聲音雄壯、自尊心強、心煩易怒、性情倔強、耐性不足、做事情不動腦筋、半途而廢。

人體:手、足、肌肉、肝臟、筋骨、毛髮、眼睛。

動物:兔子、天鵝、燕子。

人物:張飛、李逵式的人物、性急之人、雷厲風行之人、射擊手、檯球員、跳高運動員、田徑員動員、打老婆的資訊,開快車的人,會表演的人,衝動,潑辣的人。開車快、吃飯快、心臟跳的也快。

植物:竹、樹、高粱、玉米、白楊樹、參天樹。

地理:桂林山水、塔、高樓、

靜物:槍、炮、子彈、炮竹、炸藥、

方位:東

天時:地震、風

色彩:碧綠

四、天輔星(陰木):原名文曲星,與東南四宮巽卦相對應,人們認為它是天上的文曲星,與文化教育事業有關,故稱為大吉之星。

概念:幫助、輔佐、協助、指導。

人物:教育部門工作者、教師、教授、文化人、大文豪、總理、策劃人、秘書、祝壽、導遊、指導員、政委、公安、獄警、門衛。

形態:身體細長、發縝密、臉青白、手細長。

性情:氣度非凡、性情彬彬有禮、心慈爾善、有教養有文化、談吐不凡、謙恭禮讓、漂亮含蓄、穩重大方、氣質高雅、做事勤懇認真、有奉獻精神

人體:大腿、呼吸器官、食道、神經、頭髮。

動物:雞、蛇、泥鰍、蚯蚓、蜥蜴、壁虎、帶魚、斑馬、蝴蝶、蜻蜓。

植物:柳樹、葡萄、葫蘆、絲瓜、南瓜、楊樹。

靜物:空調、風扇、視窗、繩子、電線、窗簾、衣服、筷子、桌椅、板凳、傢俱、雨衣、傘、床。

地理:圍牆、柵欄、隔離帶、護欄、林蔭路。

方位:東南。

天時:風、旋風、彩虹、祥雲。

色彩:綠色。

五、天禽星(陽土):原名廉貞星,與中央五宮相對應,土生萬物,中宮是遁甲元帥值符所在之地,故為大吉之星。

概念:陽性、方正、厚道、為中、為高、為飛行物、為管理能力、為將帥、為貴人扶持、公正、平和、一派正氣。

形態:長相膚色微黃,聲音綿而有力、寬胖。

性情:忠厚誠實、信守中正、寬以待人、慈祥和善、坦誠節儉、氣度宏大(在奇門中是隨值符走的)

行業:有關農業、畜牧業、養殖業、建築業、環保衛生部門。

動物:禽畜。

植物:南瓜。

靜物:傢俱、古董、鳥類、羽毛。

天氣:多雲、晴天。

地理:飼養場所、田野、荒野。

人物:領導、主席、首相、中心人物、神、巫師、法師、孕婦等。

人體:中腹、腸胃、脾臟

方位:中央。

色彩:黃色。

六、天心星(陽金):原名武曲星,與四宮天輔文曲星相對,處西北六宮乾位,人們認為它能動能靜,與乾卦為天為父為首長相應,長於心計,和領導才能、軍事指揮、醫療治病有關,故稱為大吉之星。

概念:陽性、老頭、蓬勃向上、精神充沛、中堅力量、創造、開發、發明、堅固、專制、壓抑、醫藥、醫卜星相、學術研究。

宜忌:天心為高道、為名醫、宜治病服藥,練氣功,經商、遷徙、埋葬。秋冬吉、春夏凶。

形態:儀錶堂堂、臉方項圓、嚴肅活潑、臉白,說話語聲不高。

性情:思維縝密、精於管理、辦事周到、心性清高,有深謀遠慮之才,有遠見,有才華,為官星,領導型人物、做事有心計、有能力、心眼多、有責任心、裡外一把手、有所作為。

人體:大腦、心臟、肺部、骨骼、男性生殖器。

動物:象、馬、豬、狗、獅子、老虎、熊、天鵝、鯨魚。

人物:老頭、主席、企業老總、企業家、幹部、高人、得道高僧、名醫、氣功師、發明家、科學家、天文學家、預測學家、軍事家、飽學之士。

植物:菊花、果樹、大樹、桔子、草藥。

地理:高亢之地、行政大廳、辦公大廳、會議廳、五交化商店、金屬加工廠、客廳、院落、廣場、學校、公園、樓臺、大廈。

靜物:機械、車輛配件、機動車、鐘錶、珠玉

七、天柱星(陰金):原名破軍星,與西方七宮兌卦相對應,人們認為它正當金秋肅殺之時,喜殺好戰,與驚恐怪異、破壞毀折有關,故名為凶星。

概念:驚恐怪異、細沙好戰、頂天立地、力挽狂瀾、中流砥柱、能獨當一面、破壞毀折。

人物:檢查官、紀檢人員、職業軍警、教師、律師、娛樂演藝人員、歌手。

形態:面白、方圓臉、唇薄、身體健壯、臉型方長、鬍鬚粗硬()、身體靈巧、聲音清脆、語調響亮

性情:能說會道、活潑好動、做事中流砥柱、業務骨幹、頂樑柱、獨立性強,不善與人合作、這樣的人破壞性強,不按常規出牌、能打破舊的事物和體制。具有破壞力的思想和行為,中途計畫總被破壞。

人體:中直部位、頸椎、腰椎、手指、腳趾、陰莖、大腿。

動物:公雞、鼴鼠、羊、鳥類。

植物:直的樹、蘆葦、毛竹、胡楊。

靜物:樂器、音響、喇叭、鐘錶、筷子、電器、發聲的物體。

地理:鋼管、水泥管、煙囪、線管、高塔、水塔、大廈、電線杆。

方位:西。

天時:秋天、雷電、冰雹、露、雷。

色彩:白色。

八、天任星(陽土):原名左輔星,與東北八宮艮卦相對應,人們認為土能生萬物,又正當春季萬物萌生之時,故稱之為吉星。

概念:擔當、承受、任勞任怨、任重道遠。

人物:駝背人、怕老婆、老詩人、長者、壽星、地產商、農業生產者、種植業、礦山開採者、登山者、建築者、辛苦勞碌之人。

形態:駝背駝身(含胸)、胸部豐滿、方臉重眉、人多瘦,胖人少

性情:老城厚道、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保守固執、怕老婆(老公)的人、慎重守信、缺乏創意和開拓精神

人體:手、腰、脊椎、鼻、胃、脾、腿、腹部、男性生殖器、乳房。

動物:牛、駱駝、虎、豹、狗、狼、豬、山中的動物。

植物:穀穗、稻子、黍子、葵花、山裡紅、桃李梨杏荔枝等。

山靜物:桌子、椅子、麻、被子、車子、櫃子、鞋子。

地理:橋、山丘、土包、丘陵、梯田、臺階、門檻、起伏不平的路等。

方位:東北方。

色彩:黃色。

天氣:陰天、沙塵。

人物:少男、道士、礦工、牢獄官、憨厚。

人體:鼻、脾、胃。

物品:土製品、礦石、棉被。

九、天英星(陰火):原名右弼星,與南方九宮離卦相對應。人們認為天英星居離宮之位,烈火炎炎,性躁易暴,雖然如日升中天,大放光明,但又和血光之災有關,故稱之為中平之星,或小凶之星。

概念:卓越、傑出、賢明、秀麗、智勇。陰性、中年女性、熱烈、卓越、傑出、賢明、秀麗、鮮豔、白裡透紅、裝飾、附屬、虛榮、外強內幹、美女、性感、色情、敏感、急燥、烈性、形象、聲譽。

形態:英俊瀟灑、臉色光亮、皮膚白裡透紅、身體瘦高。

性情:急躁、沾火上身、聰明好學、虛心處事、做事虎頭蛇尾

人體:眼睛、心臟、面頰、小腹、上焦。

動物:孔雀、鸚鵡、火雞、龜、鱉、貝、錦鯉、金魚、熱帶魚、等一切漂亮的動物。

人物:演員、社交家、漂亮的人物、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電器經營者、煙花經營製造者、電子產品經營製造者、文藝工作者、演員、導演、畫家、美術工作者、美容美髮、編劇、導演、作家、文秘。形態:瓜子臉、面紅白、身體瘦、頭髮較黃。

植物:花卉、盆景、漂亮的植物、開花的植物、盆景、花卉。

地理:高亢之地、陽光充足之地、爐冶之地。高亢之地、陽光充足的場所、爐治之地、美容院、語言學校、電影院、百貨店、圖書館。

靜物:書籍、報紙、票據、股票、身份證、證件、名片、介紹信、傳單、廣告、傳媒、匾額、門面、對聯、價格表、營業執照、壁畫、燈具、電子元件、電視畫面、漁網、蜘蛛網、枕頭、箱子、化妝台,竹竿、鋼管、水泥管、朽木、煙灰缸、電熱壺、香爐、電子鐘、電線、高壓線路、磚窯、爐子、煉鋼廠、爆炸易燃物品、家用電器、影視用品、煙花爆竹、太陽、眼睛、望遠鏡、霓虹燈、燈具、證件、圖片、圖書、灶、與火有關的事物或物品。

方位:南方

天時:夏天;四月;五月天時:晴天、中午、彩虹、閃電、太陽。

地象:乾燥

色彩:紅、絳紅、紫色、彩色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傷寒雜病論卷第七

傷寒雜病論卷第七

辨太陽病脈証並治中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複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若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複取微似汗,餘如桂枝法。

太陽病,桂枝証,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熱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方

葛根半斤 黃連三兩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技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方見上)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方見上)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目閏),此為逆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石膏如雞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出停後服。若複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太陽中風,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証者,大青龍湯發之。(方見上)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桂枝三兩 乾薑三兩 甘草三兩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服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方見上)

太陽病,外証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見上卷)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厚樸二兩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陽病,外証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複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証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方見上)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証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也,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之不汗,則其人煩燥,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更發汗則愈;若其人短氣,但坐者,以汗出不徹故也,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之也。

脈浮緊者,法當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須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裡虛也,須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然者,以榮氣不足,血弱故也。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方見上)

脈浮而緊者,可發汗,宜麻黃湯。(方見上)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衛氣不諧也,所以然者,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也。複發其汗則愈,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病人髒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方見上)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複煩,脈浮緊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後,復下之,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久久小便必自利。

大下之後,復發汗,其人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証,脈沉而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薑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薑湯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人參三兩 生薑四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發汗若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甘草二兩() 石膏半斤(碎,綿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發汗過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 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

右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奔豚病,從少腹上衝咽喉,發作欲死,複還止者,皆從驚恐得之。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

甘草二兩() 芎藭二兩 當歸二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半夏四兩 生薑四兩 葛根五兩 桂枝三兩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厚樸半斤(炙去皮) 生薑半斤()半夏半斤() 甘草二兩() 人參一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術二兩 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三兩 甘草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六兩 人參二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兩() 乾薑一兩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方見上卷)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白術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半兩

右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太陽病,發汗已,脈浮弦,煩渴者,五苓散主之。(方見上)

傷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二兩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三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証,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見上)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試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所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此。

發汗後,飲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發汗後及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乾薑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梔子乾薑湯方

梔子十四枚() 生薑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二服,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 甘草二兩()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甘草取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生薑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 生薑五兩 香豉四合(棉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生薑取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樸枳實湯主之。

梔子厚樸枳實湯方

梔子十四枚() 厚樸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方見上)

凡用梔子湯,若病人大便舊微溏者,不可與之。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目閏)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 白術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目旬,不得眠。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丸。

禹餘糧丸方

禹餘糧四兩 人參三兩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兩 乾薑三兩

右六味,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病人有寒,複發汗,胃中冷,必吐逆。傷寒,未發汗,而複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複發汗,以此表裏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自出愈,所以然者,表和故也,裡未和然後複下之。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微者,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若陰脈實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方見上卷)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方見上卷)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 甘草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三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鞕,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加五味子半升,去生薑,加乾薑二兩。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髒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以法治之。(方見上)

太陽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方見上)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方見上)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以甜故也。

傷寒與中風,有柴胡証,但見一証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証而誤下之,若柴胡証不罷者,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方見上)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証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 生薑五兩() 枳實四枚() 大棗十二枚() 大黃二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証,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宜先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

柴胡加芒消湯方

柴胡二兩十六銖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一兩() 芒硝二兩 大棗四枚 半夏二十銖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方見上)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方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大黃四兩 桂枝二兩 甘草二兩() 芒硝二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四兩 龍骨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生薑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桂枝一兩半(去皮) 茯苓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黃二兩 牡蠣一兩半 大棗六枚() 鉛丹一兩半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關上弦者,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不寸口脈浮而澀,關上弦急者,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太陽病二日,煩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為欲解也。若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鞕,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又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宜人參地黃龍骨牡蠣茯苓湯

人參地黃龍骨牡蠣茯苓湯方

人參三兩 地黃半斤 龍骨三兩 牡蠣四兩 茯苓四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牡蠣五兩()龍骨四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形似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而發熱、脈浮者,解之當汗出愈。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名為火邪。

脈浮熱甚,反以火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唾血。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複也。

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也。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一兩 甘草二兩() 龍骨二兩 牡蠣二兩()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甚者加人參三兩。

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為小逆;若不惡寒,又不欲近衣者,此為內煩;皆醫吐之所致也。

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今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隔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故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其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之。若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証,所以然者,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方見上卷)

太陽病六七日,表証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

抵當湯方

水蛭三十個() 虻蟲三十個(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鞕,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証諦也,抵當湯主之。(方見前)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可不餘藥,宜抵當丸。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個() 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洗)

右四味,搗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