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道長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大易篇
›
大易篇第十四 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 易 語天地陰陽,情偽至隱賾而不可惡也。諸子馳騁說辭,窮高極幽,而知德者厭其言。故言為非難,使君子樂取之為貴。 易一物而合三才:陰陽氣也,而謂之天;剛柔質也,而謂之地;仁義德也,而謂之人。 易為君子謀 ,不為小人謀,故撰德於...
有司篇
›
有司篇第十三 有司,政之綱紀也。始為政者,未暇論其賢否,必先正之,求得賢才而後舉之。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勞。 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欲生於不足則民盜,能使無欲則民不為盜。假設以子不欲之物賞子,使竊其所不欲,子必不竊。故為政者在乎足民,使無所不足,不見可欲而盜必息矣。 ...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有德篇
›
有德篇第十二 有德者必有言,能為有也;志於仁而無惡,能為無也。 行修言道,則當為人取,不務徇物強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說,皆取人之弊也。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遠,不務硜硜信其小者。辭取意達則止,多或反害也。君子寧言之不顧,不規規於非義之信;寧身被困辱,不徇人以非禮之恭...
三十篇
›
三十篇第十一 三十器於禮,非強立之謂也。四十精義致用,時措而不疑。五十窮理盡性,至天之命;然不可自謂之至,故曰知。六十盡人物之性,聲入心通。七十與天同德,不思不勉,從容中道。 常人之學,日益而不自知也。仲尼學行、習察異於他人,故自十五至於七十,化而裁之,其進德之盛者與!窮...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作者篇
›
作者篇第十 作者七人,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制法興王之道,非有述於人者也。以知人偽難,故不輕去未彰之罪;以安民為難,故不輕變未厭之君。及舜而去之,堯君德,故得以厚吾終;舜臣德,故不敢不虔其始。稽眾捨己,堯也;與人為善,舜也;聞善言則拜,禹也;用人惟己,改過不吝,湯...
至當篇
›
至當篇第九 至當之謂德,百順之謂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無入而非百順,故君子樂得其道。 循天下之理之謂道,得天下之理之謂德,故曰易簡之善配至德。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淵泉時出之也。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則小者不器矣。德者得也,凡有性質而可有...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中正篇
›
中正篇第八 中正然後貫 天下之道 ,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蓋得正則得所止,得所止則可以弘而至於大。樂正子、顏淵,知欲仁矣。樂正子不致其學,足以偽善人信人,志於仁無惡而已;顏子好學不倦,合仁與智,具體聖人,獨未至聖人之止爾。學者中道而立,則有仁以弘之。無中道而弘,則窮大而失其居...
大心篇
›
大心篇第七 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世人之心,止於聞見之狹。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以此。天大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於見聞。 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
誠明篇
›
誠明篇第六 誠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天人異用,不足以言誠;天人異知,不足以盡明。所謂誠明者,性與天道不見乎小大之別也。 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聖,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天所以長久不已之道,乃所謂誠。仁人孝子所以事天誠身,不過...
動物篇
›
動物篇第五 動物本諸天,以呼吸為聚散之漸;植物本諸地,以陰陽升降偽聚散之漸。物之初生,氣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氣日反而游散。至之謂神,以其伸也:反之為鬼,以其歸也。氣於人,生而不離、死而游散者謂魂;聚成形質,雖死而不散者謂魄。海水凝則冰,浮則漚,然冰之才,漚之性,其存其亡,海...
神化篇第四
›
神化篇第四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一於氣而已。神無方,易無體,大且一而已爾。虛明照鑒,神之明也;無遠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無間也。天下之動,神鼓之也,辭不鼓舞則不足以盡神。鬼神,往來、屈伸之義,故天曰 神 ,地曰 示 ,人曰 鬼 。神示者歸之始,歸往者來...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天道篇
›
天道篇第三 天道四時行,百物生,無非至教;聖人之動,無非至德,夫何言哉! 天體物不遺,猶仁體事無不在也。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無一物而非仁也。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無一物之不體也。上天之載,有感必通;聖人之為,得為而為之應。天不言而四時行,聖人神道...
參兩篇
›
參兩篇第二 地所以兩,分剛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參,一太極兩儀而象之,性也。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於一。此天之所以參也。地純陰凝聚於中,天浮陽運旋於外,此天地之常體也。恆星不動,純繫乎天,與浮陽運旋而不窮者也;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乎地者也。地在...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太和篇
›
太和篇第一 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沈、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絪縕、相盪、勝負、屈伸之始。其來也幾微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起知於易者乾乎!效法於簡者坤乎!散殊而可象為氣,清通而不可象為神。不如野馬、絪縕,不足謂之太和。語道者知此,謂之 知道 ;學易者見此,謂之 見易 。不如是,...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正蒙
›
正蒙 05.29.2017 元始道長 正蒙 蘇昺 序 先生著正蒙書數萬言。一日,從容請曰:「敢以區別成誦何如?」先生曰:「吾之作是書也,譬之枯株,根本枝葉,莫不悉備,充榮之者,其在人功而已。又如晬盤示兒,百物具在,顧取者如何爾。」於是輒就其編,會歸義例,略效論語孟子,...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