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道教發展
南宋後期,隨著蒙古王朝勢力的日益強大,相繼滅金滅宋,進入中原,統一中華,建立元朝以後,道教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新的演變,如原在北方活動的全真派、真大派和太一派等,立即得到元室的承認和支持,原在南方流行的符籙各宗各派,亦相繼取得合法的地位。從而使道教的各個宗派都有較大的發展,並相互交流融合,呈現出歸宗合流的發展趨向。在眾多的派別中,南方的正一派和北方的全真派,則因條件的優越和教團的建全,發展尤為突出,影響也遠勝於他派。因此到元代中後期,全真派逐漸成為北方道教發展的重心,正一派也成為匯合南方道教的核心,道教各個派別相繼集合到他們的周圍,最後造成道教史上全真與正一兩大派鼎立的局面。此兩大派的形成,影響甚深,直到明清,仍是此兩派分統道教。
不過,傳統的各大道派大多仍然猶存,即使是全真派,亦因發展的需要,衍生出許多門派。這裡僅就神霄派而言,入元以後有莫月鼎、譚悟真、王惟一等繼承祖脈,宏揚神霄雷法。延至明清之際,尚有奉行神霄法籙者,如陶仲文、張宇初、施道淵、方國樞等,繼續活動於朝野,從而將神霄道脈一直延續到清代中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