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鏡子的用途

鏡子的用途03.17.2008元始道長
相傳,人類使用的第一面鏡子是嫫母發明的。嫫母,黃帝的次妃,貌醜而賢德。據說當初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但面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的第四妻室。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
那時,黃帝宮裡人經常站在水邊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的醜,所以輕易不會去。有一次,彤魚氏邀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挖到太陽正當中午時,陽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裡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拿在手中一看,發現自己醜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裡趁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於是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從此以後,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後又悄悄藏起來。
不料有一次不小心,這個石片被黃帝發現了。黃帝問嫫母:「你手裡拿著什麼東西。」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並懇求黃帝寬恕她。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一大發現,你不但沒錯,還立了一大功!
人類使用鏡子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從此就開始了。
磨鏡人的出現
現在常用的鏡子,是在文藝復興以後發明的水銀玻璃鏡,在這種鏡子傳入中國以前(大約是明朝),大部分中國人使用的都是金屬鏡,其中又以銅鏡最為普及。中國人使用銅鏡的歷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墓葬中便有它的身影。但僅僅用銅並不能達到映照形影的效果,因此在製作銅鏡時,需要經歷一道重要的工序磨鏡。對磨鏡的記載出現得很早。漢朝的子書淮南子記載:「明鏡之始下型,朦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鬢眉微毫可得而察。」說的就是漢代人在銅鏡鑄造成形之後,用鉛或錫(玄錫)粉搭配羊毛刷(白旃)磨制鏡子,以求達到最為清晰的效果。
在鏡子製成後,並非可以永遠保持鬢眉微毫可得而察的狀態。長時間的使用後,銅制的鏡子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磨損、生銹等問題,這時就需要再次進行拋光磨制。一般人沒有專業的磨鏡技術和工具,因此再次磨制的工作常常被交給走街串巷的磨鏡人。
道士的第二職業
有一部傳為明代劉基撰多能鄙事的書,記錄有關磨鏡及磨鏡藥的秘方,主要原料為白礬六錢、水銀一錢、白鐵(即錫)一錢、鹿角灰一錢。先用水銀將白鐵與砂子細磨如泥,淘洗白淨,加入鹿角灰及礬,研磨極細才可使用。然而這些磨鏡所需的材料,鉛、錫、汞等等並不是尋常之物,但卻是道教煉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
漢代神仙方術盛行,不少人為了長生進行煉丹實驗,鉛和汞是道教煉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而錫作為五金之一也是常見輔料。在長期修煉仙丹的過程中,道士們四處搜羅這些材料,併發明瞭各種提煉鉛錫的方法,逐漸成了鉛、錫的大量持有者。所以佔有了原料的煉丹方士們,逐漸進入了磨鏡的市場。比如大約成書於南北朝的上清明鑒要經就記載:「昔有磨鏡道士,遊行民間,賃為百姓磨鏡,鏡無大小,財費六七錢耳。不以他物摩也,唯以藥塗面拭之,而鏡光明不常有。」
磨鏡匠人出現得相當早,在列仙傳中記載一位原被稱作負局先生的人:「負局先生者,不知何許人也。語似燕代間人。常負磨鏡局,循吳市中,衒磨鏡一錢,因磨之。輒問主人:得無有疾苦者?輒出紫丸藥以與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數十年。後大疫病,家至戶到,與藥,活者萬計,不取一錢。吳人乃知其真人也。後止吳山絕崖頭,懸藥下與人。將欲去時,語下人曰:各還蓬萊山,為汝曹下神水。」崖頭一旦有水,白色流從石間來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餘處。
所謂的局,是一個類似博局棋盤的方形平板狀磨鏡承具。負局先生也不知是何方人氏,聽口音像是北方燕、代一帶的人。他經常背著磨鏡工具,在吳地的集市裡遊走。給人磨拭昏鏡,只收取很少的費用。趁磨鏡的時候,他會順便詢問鏡子的主人,瞭解他們是否染疾。遇到有病痛的,就拿出紫色藥丸送給他,吃藥的人沒有不痊癒的。
從書中的描寫來看,這位負局先生顯然是一位煉丹的方士,他看似以磨鏡為業,實則為患者送藥治病,懸壺濟世,宛似傳說中的仙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名的磨鏡客。而負局也成了磨鏡客的代稱。南朝江總方鏡銘便有:「價珍負局,影麗高堂。」劉禹錫磨鏡篇也有: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門前負局人,為我一磨拂。
漢末魏晉以後,道教開始興盛,原先煉丹追求長生的方士們,逐漸被吸納到道教的領域,而磨鏡者也換上了道士的新身份。
驅鬼辟邪的照妖鏡
鏡子,普通人用來映照自身,整理妝容。鏡者,鑒也。修行者可用之鑒別陰邪妖魔,古代道士很重視鏡子的威力。
1.葛洪的抱樸子登涉有:「又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託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唯不能于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已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
「或有來試人者,則當顧視鏡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顧鏡中故如人形。若是鳥獸邪魅,則其形貌皆見鏡中矣。又老魅若來,其去必卻行,行可轉鏡對之,其後而視之。若是老魅者,必無踵也;其有踵者,則山神也。」
天下萬物時間一久,容易有靈性和神通,它們的精魄能化成人形,祟人、迷惑人。但它們唯獨不能在鏡中改變真形,鏡子一照便原形畢露。所以道士們進山修道,都要佩帶九寸方圓的明鏡,使人避免魑魅魍魎的侵擾,持鏡者又可以從明鏡中分辨出鬼魅和山神。而老魅又有倒退走路的習慣,等它行走時轉鏡照之,可以發現它沒有腳後跟。
在道士們那裡,這樣鏡子便成為一種避鬼驅邪的法寶了。不過道士們那種照妖鏡,還需配上相適應的銘文(咒語)圖案,以增強鏡子的法力。例如出土文物唐代的二十八宿銅鏡,以其外形和圖案銘文看,不同於一般的生活用銅鏡,由裡至外分為五圈。依次鐫刻地平方點陣圖、東西南北四象、十二生肖辰次、八卦、二十八宿星象圖和銘文。其中的銘文,實際就是符咒類的東西。
抱樸子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一個客棧中,天天都有鬧鬼的事情發生,漸漸無人問津,後來有一位伯夷的道士路過住宿,到了晚上,聽到外面一大群男男女女一起嬉笑打鬧,便用鏡照之,發現竟是一群狗,於是便趕走了它們,客棧恢復了寧靜。看來妖怪們被認出真身後也就不可怕了,所以識別妖怪的照妖鏡就顯得十分重要,而中國民間受此影響,也慢慢產生了放置鏡子避邪的傳統。
抱樸子中還記載了四規經明鏡經日月臨鏡經等一系列利用鏡子修行的秘笈。
抱樸子內篇雜應說:「或用明鏡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則見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後,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來之事也。明鏡或用一,或用二,謂之日月鏡。或用四,謂之四規鏡。四規者,照之時,前後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規所見來神甚多。或縱目,或乘龍駕虎,冠服彩色不與世同,皆有經圖。」
要知將來吉凶、安危、去就,用九寸以上的明鏡自照,凝神靜思,七天七夜即可見到神仙。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旦出現,給人啟示,照鏡者「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來之事也。」
照鏡時可只用一枚明鏡,也可同時使用兩枚或四枚。兩鏡同用稱日月鏡,四鏡同用稱四規鏡。四規者,照之時前後左右各施一也。因其東西南北都能照到,故能看到更多的神仙。
葛洪又說,照鏡功夫最好在幽靜的山林中修煉,目不旁視,耳不旁聽,精神專注,其道必成。無論是三童九女、九頭蛇之類出現,還是有人來詢問、呵斥,一概不要理睬。修煉者只須一心去想太上老君的真形,一旦從鏡中見到老君,則年命延長,心如日月,無事不知也。
專業上的需求,使得道士們更加專注於提高自己的磨鏡水準,而在研發之餘,他們還不忘將自己的成果集結發表。道藏收錄的上清明鑒要經洞玄靈寶道士明鏡法上清含象劍鑒圖等典籍,都有對道教磨鏡之法的介紹。
作為道士們的生存絕學,這種磨鏡法並沒有被廣泛傳播。在上清明鑒要經裡,磨鏡道士在將這種方法傳授給袁仲陽後,千叮嚀萬囑咐,在煉製磨鏡藥時要:「作清淨密處,勿令人見之也」,對磨鏡藥的製作方法則要秘之,勿妄傳非其人。直到北宋以後,這種磨鏡法才漸漸擺脫道士的壟斷,進入大眾視野。
道士間又流傳著特殊的磨照之法,即用藥物塗抹鏡面以使其明如日月。其中像用唾沫磨鏡之類的方法,涉及到古老的噗唾術,等於為明鏡灌注另一種神力。
明鏡驅邪術對古代醫學、古代文學創作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醫心方卷二五引龍門方說,將鏡子拴在床腿上,可治小兒夜啼。本草綱目卷八引陳藏器說,用古鏡煮汁和諸藥煮服,可治驚癇邪氣,小兒諸惡。如果古鏡上鑄有銘文,字體越古療效越佳。
古代民間禮俗如婚禮、居室佈置、葬禮、占卜等方面也都被打上明鏡驅邪術的烙印。在宋代普通婚禮上,新娘下車後要由一名妓女在前面手捧鏡子照新娘的面孔,邊照邊倒退著把新娘引進丈夫家門。明清有些術士要求新娘親自持鏡:「新人宜披紫服,抱明鏡,可遠惡召祥。」這條古訓,在清代某些生活用書中仍被著意強調。在居室佈置方面,明清人認為:「凡人家宜懸大鏡,可辟邪祟」,房中置大鏡一面,昏晨照之,可令人壽,又不幹惡邪。這類生活秘訣顯然是從道士的日月鏡、四規鏡法術演變來的。
現在熟知的八卦鏡,也一直是民間化煞鎮宅的法寶。走在大街小巷中,很容易可以發現懸掛在屋簷牆壁上的八卦鏡。凸鏡鎮宅化煞,凹鏡吸財納福,扭轉乾坤調節風水,可謂是流傳甚廣的風水吉祥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