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沐浴法10.29.2015
上古的沐浴禮儀
在古人的字典裡,沐浴洗澡,一字一義,各個不同。說文解字‧水部說:「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澡,灑手也。洗,灑足也。」也就是說,沐是洗頭髮,浴是潔身,澡為洗手,洗為洗足。
古代凡遇祭祀,皆沐浴更衣,實行齋戒。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
祓為古代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儀式,禊則是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每年於春季上巳日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稱祓禊。
道教沐浴之法
紫虛元君內傳記載:「夫!建志內學養神求仙者,常當數沐浴,以致靈氣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氣前來,三宮穢汙。」這是指道士在行道、誦經、登壇、啟願之前,皆須清齋沐浴,以潔淨其體,表示對神明的敬畏和尊重。這樣才能交於神明,法術才能靈驗。不沐浴者,神氣不能清爽,靈魂不能安頓。
1.香湯沐浴
太上靈寶人上品妙經說:「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道教對沐浴的調湯很講究,甚至要用香湯沐浴。仙公請問經解釋其中緣由:「汙(穢也),不以香水洗沐,則魂魄奔落,為他鬼所拘錄。」
此外,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也說:「五香沐浴者,青木香也。青木華葉五節,五五相結,故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煙,致靈跡。以其有五五之節,所以為益於人耶。」沐浴加香湯,能辟除惡氣,清淨魂魄。
調湯(調理沐浴用水),是一項重要工作。要準備:
一、上善水,
二、火薪,
三、香藥,
四、浴衣,
五、澡豆,
六、淨巾,
七、蜜湯。
道書稱此七事為七福,因能成七果。所謂七果:即一者常生中國為男子身;二者身相具足;三者身體光明,眼瞳徹視;四者髭發紺青、圓光映項;五者唇朱口香,四十二齒;六者兩手過膝;七者聰竟慧通,了三洞經法。
雲笈七籤卷四十一記載調製香湯的配方:「用竹葉、桃枝、柏葉、蘭香等分內水中,煮十數沸,布囊濾之去滓,加五香,用之最精。」五香者,青木香、零陵、白芷、桃皮、柏葉也。
道教認為白芷,能去三尸;桃皮,能辟邪氣;柏葉,能降真仙;零陵,能彙集靈聖;青木香,能消除污穢感召真仙。這些材料,在古代中醫典籍中多有記載,也是經方中的常用草藥。用這些藥物來沐浴,既能清潔身體,除去污穢,還有利於養生保健。
2.沐浴時間
除了在香湯煎制時選用材料方面考究外,道教在沐浴的時間的選擇等方面也存在嚴格的規定。洞玄真一五稱符上經記載十三個沐浴吉日:「然沐浴之法,有總日、別日,有內眾、外眾。別日者:正月十日人定時、二月八日黃昏時、三月六日日入時、四月四日日秩時、五月一日日中時、五月二十九日已時、六月二十七日食時、七月二十五日早食時、八月二十二日日出時、九月二十日雞互鳴時、十月十八日雞初鳴時、十一月十五日過夜半時、十二月十日互日夜半時。此皆當天傑月宿東井時,與神仙合會,此曰蘭湯沐浴巳也。」
大概總日是指日常之沐浴,別日是指特別之時日,別日沐浴大吉。除了上書,在洞玄真一五稱符上經、雲笈七籤卷四十一‧沐浴吉日、養性延命錄卷上中皆有記載,只是時日大同小異,稍有出入。
老君河圖修身戒、洞玄真一五稱符上經等經典甚至把時間精確到時:八月二十五日人定時沐浴,…九月二十日日出時沐浴,…十月二十八日平旦時沐浴,頭白返黑,壽同仙人,除過無極。」
除了列出具體時間,還有主張甲子日必須沐浴者。如真誥:「數澡洗,每至甲子當沐。」
雲笈七籤:清虛真人曰:每至甲子,必當沐浴。
有沐浴吉日,反過來說,當然有些時間不宜沐浴。如雲笈七籤卷四十一:歲除日不浴,元日不沐。
即年三十不洗澡,春節不洗頭。還有種說法是二十四節氣當天忌沐浴。
中醫認為,人體的小環境與外界的大環境會相互交流感應,不同的節氣時日身體會有不同的反應。不同的身體反應狀態,可能適合沐浴,也可能沐浴不宜。有些中醫師從這個角度做出了解釋,可以參看。
3.沐浴頻次
現代人講究衛生,洗頭洗澡的頻次很高,那麼道教對沐和浴的頻次問題是如何看待的呢?首先,道教也非常講究要保持個人的清潔衛生,勤加沐浴。如陶弘景真誥中說:「數澡洗,每至甲子當沐,不爾,當以幾月旦,使人通靈。浴不患數,患人不能耳。蕩煉屍臭,而真炁來入。」「人臥室宇,當令潔盛,盛則受靈氣,不盛則受故氣,故氣之亂人室宇者,所為不成,所作不立。一身亦爾,當數洗沐澡潔,不爾無冀。盛字是淨義,中國本無諍字,故作盛也,諸經中通如此。」
雲笈七籤‧七籤雜法:「夫!建志內學,養神求仙者,常當數沐浴以致靈氣,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氣前來,三宮穢汙。」
我們可以看到,道教從修養身心的角度認為經常洗澡能夠滌除濁穢屍臭,從而真炁來入、使人通靈。因此主張應該數澡洗。當然這也並非說洗澡頻次越高越好。因為考慮到古人的洗澡頻次遠遠不及今人,所以這很有可能是陶弘景針對當時人的病症所開出的藥方,以期達到健康世人的目的。
西山群仙會真記卷三、三元延生參贊書就明確反對過分頻繁的沐浴:「頻浴者,血凝而氣散,體雖澤而氣自損。…頻沐者,氣壅於腦,滯於中,令形瘦體重,久而經絡不通暢。」
太清道林攝生論:居家不欲數沐浴。
混俗頤生錄:夏月不欲數沐,數沐則心覆,令人健忘,兼甚引風。
過分頻繁的洗澡會使人血液凝滯真氣逸散,雖然肌膚光澤,但是氣血受到了損傷。同樣,過頻洗頭,會讓人氣血壅滯於頭部,形瘦體重,久而經絡不通暢。甚至心覆、健忘、引風。
在道教看來,合理的沐浴頻次應該是什麼呢?大多數道經主張沐用旬,浴用五。即十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
西山群仙會真記卷三:沐用旬,浴用五。夫!五則五炁流傳,遍浴之,榮衛通暢;旬則數滿複還,真炁在腦,沐之則耳目聰明。」
道樞卷三十八:冬避寒,夏避暑;寒避風,暑避熱。動勿勞其支體,閑勿息其肌膚。五日一浴,十日一沐。氣王之時勿動,血王之時勿息。此補益於氣者也。
雲笈七籤卷四十一:「歲除日不浴,元日不沐,尋常五日一浴,十日一沐。皆用桃竹。」
也有專門針對修道之士的規定與此相異,如龍虎還丹訣卷上:「然夫!修丹之士…外棄塵事,內絕邪想,調治性情,使神氣安和,不得令有煩勞。忌食葷血,見屍塚陰穢,不與女人同食,飢飽喜怒,意思不精,食須面午,臥須首午,七日一浴,不與外人交往邪談,陰精不伏也。」主張一心修道的人應該七日一浴。
洞玄靈寶千真科卻以科律的形式規定:「科曰:冬天洗浴,每一旬一浴。先作密室,方六尺,安水槽火罏,筒渠注湯水入其,須桃枝栢葉、蘭香竹葉等,內籠濾湯。至乃鳴廚下鼓,尊卑以次入浴,不得男女同室,亦不得與俗人共浴及浴衣。若不示,並犯律。」
綜上述,對於普通的健康人而言,道教認為合理的沐浴頻次應該是五日一浴,十日一沐。
4.道教沐浴咒
道教認為,沐浴還要以時節,井配合一定的修行儀式和祝禱,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三元品戒曰:沐浴前,須「東向以杓回香湯,左轉三十二遍,閉日思日光在左日上,月光在右目上,五星纏絡頭上,五雲蓋體,四靈侍衛。」
之後,須叩齒三十二遍,並祝曰:「天澄氣清,五色高明。日月吐暉,灌我身形。神津內澳,香湯煉形,光景洞曜,煥映上清。氣不受塵,五府納靈,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幅慶自生。今日大願,一切告盟。身受開霞,升人帝庭。」
祝禱完畢,仰頭咽唾液三十二遍,然後開始洗沐。沐浴後,穿戴整齊,又叩齒十二遍,再祝禱曰:「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秬,罪滅福生。長與五帝,齊參上靈。」祝道完畢,步出洗浴室進入修道室,依法修行。除此之外,每經過一次小病,皆須沐浴。修真致靈,特別講究清淨,不然則多病。
5.沐浴禁忌
修道者沐浴之先,有不少準備工作與應注意的禁忌。如沐浴於室,不得妄輕入江河中浴(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浴室及齋室,要灑掃,並以香湯水使浴室香淨。浴室勿近圊溷(廁)、勿逼井灶、勿侵堂壇、勿用穢地,故冊、牢獄、屍柩堂居,皆不可用。
對於沐浴修齋者來說,沐浴者,不得食酒、肉、魚臊、五辛(蔥、韭、蒜、薤之類)、乳酪等,並謹奉戒律。
道書中關於洗澡禁忌的記載相當多,下面僅就各書中皆有,又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普通人容易忽視的禁忌列舉如下:
1、饑忌浴,飽忌沐(即饑不洗澡,飽不洗頭)
養性延命錄卷:飽食勿沐發,沐發令人作頭風。
混俗頤生錄卷上:常以饑沐飽浴,以饑即不再浴限,浴了避風。
2、沐浴之後忌馬上迎風
彭祖攝生養性論:勿沐浴後而迎猛風。
養性延命錄卷:新沐浴了,不得露頭當風,不幸得大風刺風疾。
3、夫婦同沐浴不吉
三元延壽參贊書:書云:交接輸瀉,必動三焦,心脾腎也。動則熱而欲火熾,因入水,致中焦熱郁,發黃。下焦氣勝,額黑。上焦血走,隨瘀熱行于大便,黑搪。男女同室而浴者,多病此。
4、沐浴之後不可立行房事
養性延命錄卷:新沐浴及醉飽,遠行歸還,大疲倦,並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
5、不要濕頭睡覺
養性延命錄卷:新沐欲訖,勿當風結髻,勿以濕頭臥,使人患頭風,眩悶,發頹,面腫,齒痛,耳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