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魏伯陽

魏伯12.01.2018元始道長
魏翱,字伯陽,號雲牙子,以字行於世。關於他的籍貫,正史卻沒有記載,而後世的書都錯誤地稱他,是會稽上虞人。
魏伯陽究竟是哪裡人?我們從他寫的周易參同契一書中,可以找到荅案。他在該書的五相類一文中說:「鄶國鄙夫,幽谷朽生;挾懷樸素,不樂權榮。」它的意思是說:我是古鄶國的一位普通人,是在幽靜深山老林中所生;胸懷樸素的大道,不願擁有權勢和榮華富貴。這是魏伯陽的自我介紹,明確地述說了他的籍貫、身份地位和志趣。
鄶國,是魏伯陽追述自己遠古的籍貫,他採取了捨今用古的隱喻手法,捨去了籍貫當今的稱謂,這是古今文人慣用的手法。鄶,又寫作檜,原為西周初年的封國,到春秋時為鄭武公所滅,將其地併入了鄭國。古鄶國都城至今尚存,在今河南密縣東七十華里的曲梁鄉大樊莊東北,溱水東岸的故城角寨子村。鄶國在西周建國以後,是一個文化相當發達的諸侯國,詩經裡有十五國風,其中就有鄶風四首。
在鄶國的南鄰,有一個小國叫密國,也是西周的封國,也是到春秋時,被鄭武公所滅,併入了鄭國。西漢時,在古鄶國和密國的原址上,建置了密縣。東漢時,密縣屬於中央直轄區河南尹(治所在洛陽)的二十一個縣城之一。
密縣位於中嶽嵩山東麓,三面群山(有大隗山、梅山、徑山等)圍繞,山谷丘陵多,平原少,起伏不平的淺山丘陵區。
這個優美的自然環境,正是魏伯陽所描繪地幽谷朽生之處。由此看來,密縣的古稱為鄶國無疑,鄶國鄙夫就是古鄶國人的謙稱,而隱去了東漢密縣人的今稱,所以,魏伯陽當為東漢河南尹密人,也就是洛陽密縣人。
魏伯陽為了讓後人瞭解自己的出生籍貫和意趣,採取隱晦曲折的文筆來表達,和周易參同契一書的文字體例是一致的。
然而,後人硬是誤解魏伯陽的初衷,不知他們是不瞭解古鄶國的歷史呢?還是有意識的曲解,竟改鄶為會,把鄶國妄稱會稽,這樣一來,魏伯陽就成了會稽人。南宋的大理學家朱熹就下了這麼錯誤的結論。應以事實為依據,應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還魏伯陽東漢密人的真實籍貫。
東漢大興讖緯之風,因此,文人的不少文字就採用讖緯這種謎語式的隱喻手法,上述魏伯陽的籍貫如此,而他的姓名,也在周易參同契五相類中採用了同一手法:「委時去害,依託丘山,循遊寥廓,與鬼為鄰。化形而仙,淪寂無聲,百世以下,遨遊人間。陳敷羽融,東西南傾渴遭厄際,水旱隔並。柯葉萎黃,失其華榮,吉人相乘負,安穩可長生。」
委時四句:委與鬼相合為魏。化形四句:仙留亻旁,與百合為佰(佰、伯相通。)敷陳四句:陳的左邊阝,加上湯的右邊易為陽。柯葉四句:前兩句留艸字頭,後兩句吉人相加為者字,合為著字。(文字遊戲)
魏伯陽在這裡用隱語署下了自己的名字,而透過魏伯陽著四字的隱喻手法,更徹底地抒發了作者出世的心態:拋離紅塵,就能避免災難禍害,寄跡名山大川,隨心所欲地在天地間悠游,跟仙人結為鄰居,那麼自己也飄然欲仙了。拋卻名利,就能專心致志地養煉,達到結丹,長生久視,甚至百世之後,還能在人間遨遊。身如展翅,翱翔宇宙,超出越時間和空間,可俯瞰大地傾鈄的東南方,又能遠視到商成湯王遭受到的旱災和唐堯時遭受到的水災。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一樣,青翠的樹葉會變成萎黃,凋落,而養煉內丹的高人,卻可超脫這個規律,長生久視。
這就是和魏伯陽撰述周易參同契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魏伯陽11.13.2010元始道長
魏伯陽(生卒年不詳)東漢煉丹術家。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傳說他曾和弟子三人入山煉丹,丹成,為了考驗弟子,自己首先服丹而死,另一弟子服丹也死,其餘二人不敢服丹,即便出山。
二人去後,他和已死的那個弟子便起而仙去。他著有參同契三卷,假借周易爻象以論作丹之意,為後世學道者所崇。神仙傳原文是「伯陽作參同契五行相類凡三卷。」
今考參同契書中只有三相類之說,又有「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種表解,但皆非魏伯陽所作的書名。真人魏伯陽不知師授誰氏,得古文龍虎經,盡獲妙旨,乃約周易撰參同契三篇,演丹經之玄奧,密示青州徐從事,徐乃隱名而注之。
至後漢孝桓帝時,公復傳授與同郡淳叔通,遂行於世。(說見五代時彭曉所作周易參同契通真義序)
浙省上虞縣西南二裡有金壘山,上有道觀,即魏伯陽故宅,西晉太康年間,得金壘於井(壘音雷,裝酒的器具)遂名為金壘觀。
上虞縣誌:金壘山高數丈,魏真人選勝修煉,著參同契於此;旁有丹井,井竇上九下一。又說:縣南十里許,有百樓山,迭嶂重巒,山半平廣數十畝,魏公亦會卜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