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的精神05.23.2016
元始道長
何謂兼忘?一切凡夫,從氣氤氳際而起愚癡,染著諸有,雖積功勤,不能無滯。故使備定,除其有滯。有滯雖淨,猶滯於空。空有雙淨,故曰兼忘。是故名為初入正觀之相。
唐、宋以後的易學研究,應該說又建立了另一三易之說。這個新的三易觀念,也是說明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理、象、數的三個要點。
如果用現代的觀念來說:
理,即是類似於哲學思想的範圍,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
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
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驗它的變化過程,由引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後果。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瞭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
再來綜合這三種內涵的意義,便可知易理之學,是屬於哲學性的。象、數之學,是屬於科學性的。總而言之,完整的易學,它必須要由象、數科學的基礎而到達哲學的最高境界。它並非屬於純粹的思想哲學,只憑心、意識的思惟觀念,就可以來類比推斷一切事物的。
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綜合易學理、象、數的明辯。禮記‧五經解中,提到易學的宗旨,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所謂潔靜的內涵,同時具有科學性周密明辯的作用。但在明辯理性之間,倘使不從沉潛靜定的涵養而進入易學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鋒,便會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經解中,又說到易學的偏失,很可能會使人也賊。
從理、象、數的精華來看易學,由乾、坤兩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繹,層層推廣,即可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
如果歸納卦爻內在的交互作用,便可瞭解六十四卦的內容,只有專長、坤、復、睽、家人、歸妹、漸、姤、遯、解、蹇、頤、大過、未濟、既濟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內在交互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現四次。
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內在交互的作用,就只有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每卦各出現十六次。
復由此類推,就可了知在此天地之間,除了乾、坤、坎、離代表陰陽的無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無論如何千變萬化,它的吉凶觀念價值的構成,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
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瞭解一晝未分以前,陰陽未動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體認大易潔靜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圓的妙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