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鍾呂傳道集注解12.03.2002元始道長
鍾離正陽真人傳道呂純陽於終南山。純陽乘機啟問,正陽遞訣精微,無法不賅,無玄不覺,括三洞之真奧,萬古之心源,肇天仙真傳,啟性命秘旨,為南五祖北七真之源流,由唐迄今,凡千數百歲,世人莫能普明其玄妙也。
蓋因道藏中太清部收錄此集,與坊本同一煩瑣。余素景仰是書,而又以詞欠大雅,疑非原著,恒耿耿於懷。民七遊黔南,在友人處得睹其秘藏,詞簡義賅,較道藏中更精微高雅,余欣然錄而珍之。偶有所見,則加注解於篇副。見者咸促以公同好。然管側井窺,不堪入飽道者之慧眼,覺微言偶中,或可為初學之指迷。因付剞劂,希海內外道學大家,共同研討。
呂曰:人生安壽病夭,其由天乎?抑在人耶?
鍾曰:人之太初,秉父母精血,二氣合為胞胎。太素凝結,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足,形成出胎。靈光入體,氣有升降,而長黃芽。五千日氣足,滿八十一數。陰中陽半,如旭日東昇。知之修養,可得安壽,以終天年。若耗真失元,陽氣哀弱,則病夭難免。是在人為也。
注:太初者,太極初生,元器之始也。二氣相合者,先天陰陽之氣因媾而觸發也。
太素者,體質之始也。精中有蟲,血中有卵,故曰質。
三百日,即十月也。乾鑿度云:「夫!有形者,生於無形,故 有太易、太初、大始、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因體質凝結,則陰陽之氣,上升下降矣。
黃芽者,丹田中命火始生也。
五千日,正合十四年,交十五歲也。
八十一數者,九九之數也。
內經歧伯曰:「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陰中陽半者,人當十五歲後,陰中之陽,精中之氣,各得其半,交相蘊釀,一觸即發,如日東升。倘知修養之道,保精寧神,自獲健安高夀,以終享天年。若因人事物欲。耗散元陽,則先天真陽之氣日漸衰弱,故有衰病夭亡之禍。此則人自割喪其元氣,豈由天哉。
呂曰:保精寧神,不過健安高夀。修養之道,豈止此乎?
鍾曰:修養本無止境,但首重性天,性定則道自明矣。道明性定,神仙之基也。古經所謂: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者,即此耳。
注:性天者,各人所賦先天原理也。人能見解得到,則天地陰陽炁化之道,自能明其奧妙。而人身一小天地,氣通天地,依天地陰陽之理,運長生修養之功,即人中修取仙之義耳。然修養無止境,故仙有五等,其者為天仙。正陽所傳,乃上乘功夫也。
呂曰:人能宏道,道成為仙。仙一等也。何云取升乎?
鍾曰:道者,天地陰陽之氣也。得其正者為人,得其雜者為物,養其氣以順陰陽則氣固,寧其氣以調精血則神清。氣固神清,則超凡入聖,脫質成仙矣。但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故功成各別。
注:宏道者,明揚光大之謂也。孔子云:「人能巨集道,非道巨集人。」迨功用告成,神明通達,是即仙也。仙同一等,本無差別,何升之有而曰取天?故純陽所以問之。正陽乃答以大道之原曰:道本天地
陰陽之元炁,陽包陰則正,陰包陽則雜,秉陽之甚者成人,秉陰之甚者成物。無論人物,固能守其所秉之元炁,順陰陽以調和精血,則心淨神清,元陽與精氣團結,自然超出塵凡,脫離質殼,而希聖希仙矣。如拔宅飛升,雞犬亦仙也。但人修仙聖,不外性天,不出至誠。
故大學云:「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是至誠之極,便可見性天。性天一見,即成仙聖已。然仙有五等,因修仙之法,分有三成。必視人之功用如何,方分得成功之差別也。大學云:「誠者,自成也。而道者,自道也。」即此之謂耳。
呂曰:敢問五等三成何謂也?
鍾曰: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各別也。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一因其功用之成就而分三;一因其功夫之等次而成五也。
注:既曰仙己,如何分等?非仙之有等,因其功用步趨之有等次也。功夫做到何處,便是何一種仙。所謂五等,亦略舉之意。用功之時,尚有在人地神天之間者。不過取其可名者,而分為五。非仙之只有五等,亦非仙之必分五等也。因其功用之有等次,故其成就亦有分別。於是有小成、中成、大成之名焉。就其成就之果,統別為三,而其功用之獲效,終不去此三成矣。正陽所以斷之為五等三成與。
呂曰:何謂鬼仙?
鍾曰:鬼仙者,五仙中之下者也。蓋由陰中超脫,神像不明,三山無緣,不過鬼關不入,雖不墮輪迴,終難返篷瀛,無所歸止,徒縹緲於山海之間。
注:陰中超脫者,由陰氣中超然脫出一種神志,故現象不明也。三山,是蓬壺三島,人跡難至,神仙所居之處。彼修仙不成,無緣分到得此地;不過免墮輪迴,不入鬼關之內,雖神氣長存,終不能返蓬壺仙境,徒於青山黑海之間,隨風縹緲而己耳。
呂曰:彼即鬼也,己無精血,何功用而能仙乎?
鍾曰:彼非歿後用功,因其生時修持自素,未悟大道,只求速成,終日枯坐,形成槁木死灰,但神識內寧,一志不散,得由定中脫出陰神,遂成清靈之鬼仙也。
注:修養有素者因其在生素有修養奉持之功,惜未受大道之法,而其心又欲速成,終日枯坐,毫不知運用之妙,惟神志堅定,靜守不散。久而久之,精血既枯,身命難保,神由陰氣中沖出,而成一清靈之鬼,不墮輪迴道中,但不能脫陰霾之氣,故曰鬼仙。古今來深山崖洞,白骨成堆者,此輩之遺骸耳!
呂曰:然則人仙何謂也?
鍾曰:修真之士,不悟大道,僅得一法中之一術,信心苦志, 終身不移,五形之氣,誤交誤合,雖形質固定,八邪之疫不能侵害,安而無病,長存於塵世之間,但不能脫形骸之外,故曰人仙!
呂曰:人仙又何術而成?
鍾曰:修持之始,或聞大道,而業重福薄,因一切魔障,致變初心,故止于小成。行雖有功,然終身不能解進,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咍吐納之為錯,著采補者笑清淨之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根。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合。以類推究,不可勝數。但亦得修養一法內之一術也,故成功安樂,延年而已。是曰人仙。又有悅於須臾,厭於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者,亦世不乏人耳。
注:修養者,其始雖聞大道,而精進不誠,或為魔障所阻致,誤其初心,而止能得小成之功效者,因其運行周天等法,功夫雖有,但終身行之,不能乘機改進,順四時變化以抽換也。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焉。禮云:「五味異和」,因酸苦甘辛鹹。異乎中和之性,故絕而不食。蓋不知服六氣可以調五味也。莊子云:「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如平旦為朝霞,日中為正陽,日入為飛泉,夜半為沆瀣,並天玄、地黃,為六氣。
春食朝霞,秋食淪陰,冬食沆瀣,夏食正陽,並天玄地黃之氣者,即此也。又有忘七情者,禮云:「人情有喜怒哀俱愛惡欲七者」,故釋家主忘情。彼不知有十戒可以節七情也。天仙大戒云:「一不殺微命,二不起淫意,三不生淨念,四不盜一芥,五不欺一愚,六敦行盡力,七語言無妄,八千魔不轉,九宏發願力,十事聖不倦。」後呂洞賓亦立十戒曰:「戒殺、戒盜、戒淫、戒惡口、戒兩舌、戒綺語、戒妄、戒貪、戒瞋、戒癡」是也。又有漱咽者,謂吞津可以養生,吐納非修養之術。不知服氣與吞津尤須互用。更有著意采補者,謂房術足以延年,清修實過愚之事。不知淨養功德,還丹者必成道。更有好即物可以啖天地之元氣,不肯辟穀。
好存想以吸日月之精華,不事導引。不知辟穀有服液伏氣之妙,導引有存神運氣之機。至如枯坐閉息,安能明陰陽自然之奧?屈體勞形,豈識天地無為之奇哉!若夫!取婦人之氣
曰采陰者,則與煉龜縮不同道。食女子之乳曰養陽者,又與煉黃白不同功也。按類推原,不勝枚舉。然皆得一術之運用,雅足以益壽延年。故不過終止於人仙而已。況初聞欣悅,施功須臾,不能持久堅進;且四時錯亂,不知順變逆復之機,所以反因成疾隕年者,世又比比不乏其人耳。
呂曰:人仙之道既聞命亮,放問地仙又何謂也?
鍾曰:地仙者,負神仙之才,得天地自然之理解一半。而大道終不能悟,蓋所知者,止於中成之法。故不可見功,惟長生於人間已耳!
呂曰:請問其功用何如也?
鍾曰:其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先識龍虎,次配坎離,辯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州,五行顛倒,氣傳子母,而液行夫婦也。三田反復,燒成丹藥,永鎮下田,煉形住世,長生大陸之中,故曰地仙。
注:神仙之才者,智慧超人也。故能通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奧,領解一半,但未能全通大道之原。因其止得中成之法,是以長生人間,不能再見功候也。呂氏所以問其功用,而正陽乃詳告之也,蓋其始初,覺能依天地一升一降之理,採取日月生成之數。金誥云:「陰陽升降,不出天地之內。日月運行,不離乾坤之數。萬物生成,雖在於陰陽,而造化亦資於日月」者,即此也。並能知身中之寶,必用年月之候以采之。日中功用,必用時刻之際以取之。真訣云:「采補見驗,年中擇月,月中擇日,日中擇時,三時用事」是也。又能先識龍虎為兩物,次配坎離之法以調之。且能辨明水源之清濁,然後分清四時氣候,應早應晚,採取真一之寶。
道要云:「一炁初回元運,真陽欲到離宮,提取真龍真虎,玉池春水溶溶。」又金誥曰:「天真水德之五炁,一炁而生真一。」即此之謂也。更能察兩儀之形象,列三才之作用,分四象之老少陰陽,別五運之衰旺,定六氣之中和,乃聚七寶英華,以序八卦而分佈之,俾行於九洲之地。金誥曰:一氣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儀。二儀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異地,各守一方。五方異氣,合守一子。
道要云:「兗州行到徐州,起來走損車牛。為戀九州歡會,西南火入雍州。」即是也。尤能顛倒五行生剋,以傳子養母胎之法,於是玉液行於夫婦之間矣。隨寄養於三田,反復鍛煤,燒成金丹,永藏下田之中。故形自煉化,可以長生住世,逍遙於大陸之中,而為地仙矣。道要云:「識五行根蒂,方知春夏秋冬。」靈寶畢法云:「煉汞補丹田,補之足數,止於日用離卦采藥,乾卦燒煉,勒陽關,隨年月氣旺,采藥之功效,可延年住世,而為地仙」,即此矣。
呂曰:然則神仙有別於地仙乎?
鍾曰:神仙者,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通,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 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注:呂洞賓又以神仙相問,正陽告曰:神仙之別於地仙者,厭塵俗紛紜,功用益切。三關九節,神氣相通。抽彼黑鉛,添我真汞。煉金精於崑崙之頂,還玉液於丹鼎之中。鍛煉形骸,同歸氣化。升五臟之氣於元首,聚三陽之化於源頭。功行完成,脫形身外。則陽純陰盡,入聖超凡。上返三山,不居塵世,是曰神仙。
呂曰:三山仙境,神仙所居。然則神仙猶非天上耶!敢問天仙何謂也?
鍾曰: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 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授職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積有功行,按績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升任八十一陽天,遂登三清虛無自然之界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