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經葬法06.24.2024元始道長
大凡登山尋地,先看星辰去住,情性向背。左右交顧,朱雀朝揖,水口回迎。方可看入手星辰,是俯是仰,勢傾左右。然後辨脈從何來,認其生死、強弱、順逆、轉跌、斜閃。
生脈者如山中之蛇行,如簷前之水滴,如人指之有節,須要斷續。斷處乃陰氣之所生,坐下雌雄交會處,乃陽氣之所止。陽氣既聚,偃仰流動,一折為貴。陰氣聚處,情分厚薄。陽氣聚處,以定淺深。死氣之脈,形如溜竹,硬直不動,坐下無有交會。合掌直牽,更如甕肚鱉裙,此名死氣。生死既得,要知順逆。順逆者正側來皆有。如正落之脈,垂下為順,如人面鼻垂,到鼻頭下卻要擺轉腳斜出,便是順來逆受。逆脈者如人身左右斜來走閃,臨入手卻要擺轉腳下正出,此是逆來順受。
然看蓋穴入手,有順無逆,何以見之?此乃上住,不須用饒減,卻是翻倒上尖下圓乃順逆相混,但蓋穴後平緩,所謂緩至不怕安絕頂是也。順逆分別,要知強弱。強脈者,全陰之勢,如劍脊來勢勇猛,露而不隱,來而不受,小人之義,所謂強也。弱脈者,全陽之勢,來如偃仰,軟弱困倦,隱而不露,受而不來,君子之義,所謂弱也。強弱分明,細定轉跌斜閃。轉跌者,如瓶中之瀉水,如杖中之轉球,或左右伏而再起,名為轉跌。走閃者,如人身上脈,胸前正落,卻擺轉左右氣堂出穴,又如玄武嘴長,流到動處,雖有腳出長,然有小明堂,左邊斜出閃歸左,右邊斜出閃歸右,此二件便為斜閃之術也。
既知生死、順逆、強弱、轉跌、走閃,然後內有八般入穴,節包、珠乳、氣粘、硬塊、轉皮。亦有近田出口者,亦有高山坐下界割者,有轉上銜柴開口者。
眠乾不易坐濕亦難,節包硬塊入手,必出球簷。珠乳氣粘,定知出口。球簷者,切要三門永閉。出口者,定須來路分明。識此造化無疑,方可用工倒杖。倒杖之法,要看脈從何來,氣從何合。大凡正出正結,總有大小八字,分三路,謂之三龍。要看中間一股脈絡,脈上細認滴斷處便是小八字球簷,員處為陰。
下有兩邊蝦須水送到脈下合,謂之葬口,尖處為陽。上出者,上有三分,謂之三陰從天降,下有三合,謂之三陽從天升。穴之俯者,上要取第三分,球簷滴斷處正立標準,下取和一合水坐處,正立標準,卻將一線立於兩準頭上,便是淺深定向之法。
外將一杖從兩邊腮水量度深淺,相去五尺則穴深五尺,若是七尺則穴深七尺,若得一丈亦然。
如是穴若仰者,卻將一杖從小明堂正立一標準,以一線繫球簷標準之上,卻將前標準線與上面球穴看上線,一同牽過為定。
若是依前許多,尺寸亦如是。約定尺寸了,又將一線橫牽兩邊魚腮發水處,下約二尺,兩邊各立標準,便是十字,開壙要在十字之中便是。
枕龍之法,若是高了一尺,爛了上截;低了一尺,爛了下截。若定了高低尺寸,又要看情分厚薄,倒杖放棺,頭正枕球簷,不關不脫。若是偏歸左邊,定左邊黑爛,若是偏歸右邊,定是右邊白朽。若是得明師指示前親後倚之訣,為人卜葬萬無一失,若是正出正結,須要三合入手,看三合名字者,住處隱然為第一合,貼身雌雄交媾為第二合,左右龍虎交會為第三合。
其側出之穴,亦有一股陰流腮水送到脈盡合處,亦有股明股暗,亦有一片三叉者。側出之穴多是逆來順取,倒杖放棺亦枕頭球簷之上,然後略拔棺腳三分正對一片,撫到陰流腮水住處,隱然為的,中正不必饒減。自有饒也,又不可取脈之餘氣盡處為向,此大謬矣。大凡側穴,要認那邊是生,那邊是死,若知生死,定知枕生氣,出死氣。
但知是正側二穴,皆有前親後倚之理,生死二字不同。後倚者要知厚薄,棺頭正枕球簷,不開不脫謂之後倚。棺腳要對其二水合處,要知生死為的,中正無偏者謂之前親。後有一等小小圓而結穴,多是上尖下圓,上聚下散,此乃截金頭枕金頂。此是蓋穴,不必饒減,卻要順下,圓峰之後更為來脈細小,金頭微微突起圓金,若是腦平便為氣散不成地也。
若上聚之穴,雖無二水小明堂,卻是陰陽相交,順逆相混,要看左右剪裁。
只是開井放棺在於球簷下二尺,用工掘開,不可太深,開穴太深只是死肉,壞爛下半截棺。
蓋穴名為塞桶漏,所以經云:緩至不妨安絕頂,急來不怕葬深泥。若人明得此訣,為人卜葬萬無一失。倒杖精通,憑十字剪裁。掩土之法,蓋穴作墳要短不宜長,明堂要兜起,若是不兜,墳頭太長,必主退盡田園,中房死絕。
粘穴掩土堆起墳頭,墓後要接來脈,墳墓要圓,不可太長,若是長墓,定主養孕不真,只是不發福者。
標準之上與穴中之准相登,其繩與穴准及明堂之准地面相平,卻用杖約量高低尺寸,則淺深之法亦如之。
此不必求合,以來山所屬步量之法,淺深得乘風水自成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