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李白啊李白

李白李白07.01.2020元始道長
西元744年的李白,做了道士
西元744年,王屋山南麓的陽臺觀,來了三位風塵僕僕的客人。他們來尋訪的人,是陽臺觀的道長司馬承禎。然而司馬承禎早已在九年前仙去。三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在他留下的壁畫前佇足,提筆寫下二十五個字: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然後,就像他們來時那樣,消失在茫茫白雲深處。這三個人,是李白、杜甫,和高適。這是歷史上的天寶三年,也是李白人生中無法忽略的一年。這一年,他在長久的徘徊掙扎後上書求歸,玄宗默契地賜金放還。一求一允,看似溫情脈脈,實則是玄宗的不斷疏離和李白的無限絕望。自此,長安夢碎。
李白離開了長安,一路走一路寫詩,一路結識朋友。他經灞陵、藍田抵商州、洛陽,與杜甫相識相交,之後又從洛水至黃河,經汴水到汴州,一路走到王屋山,叩響陽臺觀的大門。
李白和陽臺觀的結緣,要從二十年前說起。但冥冥萬事中的牽連,要更久遠。再把時間從744年,往前倒250年。
492年,齊高帝的重臣、江淹的師父、司馬承禎的祖師爺陶弘景辭官赴句曲山隱居,開始他長達45年的,與白雲為鄰的修行生涯。梁武帝蕭衍多番恩遇,寫信請他下山。陶弘景一心修道,不肯下山,他寫詩回復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是什麼羈絆我讓我留戀?是句曲山上綿延的白雲啊。
自他以後,上清教茅山宗高人輩出,世人稱他們茅山道士。又過了一百多年,上清教茅山宗又出現一個厲害的道士。他簡直就是陶弘景的翻版,學識淵博,生性淡泊,他自號白雲子,是陶弘景的四傳弟子、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他就是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能詩,能文,能琴,能畫,寫得一手好篆,道學功夫倍受李唐皇室推祟,和皇帝們的關係很好,武則天、睿宗、玄宗三代皇帝屢次召見他,武則天親降手敕讚美他,睿宗賜他寶琴和霞紋帔,玄宗給他造了陽臺觀…他和王公巨卿們的關係也特別融洽,朝中遍佈道友。
司馬承禎六十多歲的時候,李唐宗室的一支罪族為了避禍,輾轉逃匿,在這支罪族中,將誕生一個男嬰,他的母親在生他之前夢到有太白金星撲入懷中,遂為他取名李白。
草灰蛇線,李白和陽臺觀的伏筆,已經寫好了。
李白自己,也從出生起,在不知不覺中向這個伏筆靠近。他五歲通六甲,少年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二十歲受長生籙 ,二十五歲為求見司馬承禎一路追趕到江陵,終於位列仙班,成為司馬承禎仙宗十友中的第十位。司馬承禎誇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命運的伏筆走出了第一步。這是西元725年,開元十三年。
這一年他寫下了渡荊門送別望廬山瀑布長幹行大鵬遇稀有鳥賦等等名篇。可直到九年以後,命運的伏筆才走出第二步。
西元734年,李白到嵩山訪元丹丘。又七年,元丹丘奉旨入長安,向玄宗傳授道法。再二年,元丹丘向跟隨過司馬承禎學道的持盈法師極力推薦李白:「這個人,是司馬承禎的仙宗十友之一,道學高深,詩寫得很好!」
這個持盈法師,就是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後來,在玉真公主的舉薦下,玄宗皇帝下詔並親自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那曾是何等的榮耀。可惜帝王對陶景弘和司馬承禎的恩寵沒有在李白身上重演。兩年後,李白悵然離開長安,前往陽臺觀,欲拜見司馬承禎。
不知道李白在陽臺觀內看到司馬承禎留下的巨幅壁畫時,是否會記起,二十年前,他們在江陵第一次相見,司馬承禎曾贊他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二十年,不過一彈指。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在人生最失意之時前往陽臺觀。若司馬承禎還在,不知是否能為失意的李白指點迷津。他踏進陽臺觀、寫下上陽臺的那天,正是司馬承禎的祭日。這大概也是一種冥冥中的虛空相見吧。據說,這是李白在人世間留下的惟一的墨蹟。
上陽臺帖一共二十五個字,縱橫恣肆,未曾沾得一丁點的頹唐和哀苦。可見不管人生之路多崎嶇,李白依然是那個明朝散發弄扁舟、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謫仙人。他的字,縱橫恣意、長短參差,可恣肆裡有穩健,潑灑中含規矩。他寫山高兩字,欲斷欲連,似空中墮石,險疾而下。他寫非有老筆字突然放膽鋪開,將前面諸字牢牢托住。他寫清壯何窮,搖搖欲墜中卻有一種奇異的穩健。這就是李白。
是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李白;是寫「會須一飲三百杯,千金散盡還複來」的李白;是寫「安能摧眉折腰伺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李白。
孟綮在本事詩裡說:李白的字寫得「筆跡遒利,鳳峙龍拿。」畢竟,他是二王一系的傳人。
他寫過很多的草書,可惜這些字大部分都沒有傳下來。沒有傳下來的原因,大抵是因為比上他的詩,他的字在書法家輩出的唐朝不算太出名。黃庭堅曾說:李白在唐朝,並不以能書出名,但宣和書譜也說過:大抵唐人作字無有不工者(唐朝人的書法都很好)
所以宋徽宗對李白也服氣得很,說李白啊,書法不比詩寫得差啊。如果,在西元744年的長安城外,糾結於多歧路今安在的那個失意人,從此潛心於書法,唐朝會多出一個叫李白的書法家嗎?顯然不會。李白似乎無意於此。他想起司馬承禎,他選擇做一個與白雲為鄰的道士。
拜祭過司馬承禎的李白,離開陽臺觀後,接受道籙,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那他會從此放下心裡的一切,專心欣賞山間的白雲嗎?顯然也不會。756年,受永王之邀,李白投身其幕府效力,並因此捲入永王叛亂案長流夜郎。761年,李白請纓赴李光弼軍幕效力,六十一歲的他卻因舊病復發不得不回家休養。762年,李白留下絕筆詩「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死於當塗
多年前,在江陵初遇司馬承禎之時,他曾寫下大鵬遇稀有鳥賦,自比為大鵬,將司馬承禎比為稀有鳥。
如今,這隻曾遇到稀有鳥的大鵬鳥,這隻不甘心做燕雀的大鵬鳥,這隻一生未展扶搖之志的大鵬鳥,在綿延無盡的失意之後,終於折翅墮亡。
登陽臺觀一事,杜甫有憶昔行可證,但高適是否同行,存疑。一說是三人同行,一說是李杜二人同行。有種說法是,李白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經灞陵、藍田達商州,初夏,抵達洛陽,與杜甫相識相交,渡河游王屋山,隨後返任城家中,不久後,又到洛陽和杜甫會合同遊,在汴州遇見高適,三人共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