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起源論和元氣起源論,是道家宇宙生成論的核心思想。道家認為,道不僅是宇宙的起源,也是宇宙萬物必須遵循的法則。老子提出道生宇宙萬物的觀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論及道起源論的代表性論斷。
宇宙起源於氣的思想,經由戰國時期的稷下道家的管子而表現出來,到漢代用元氣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已經成為當時宇宙生成論的主流。
管子:「凡物之精,化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是故民氣,杳乎如入於淵,淖乎如在於海,卒乎如在於己。」「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王充亦宣稱:「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淮南子則於卷三天文訓闡述其宇宙生成思想,淮南子‧天文訓:「天墜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於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
在天地未形成之前,是一個無形無象,迷茫混沌的世界,這種狀態稱為太昭,道便存在於空虛遼闊的虛霩之中。由於道的運動,虛霩發展為宇宙萬物。
淮南子這種宇宙發生模式,基本上繼承先秦道家「道→氣→物」的模式,但也有所發展,即在道氣之間加進虛霩、宇宙兩個變化階段。道教繼承了漢代黃老道,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生成的。
道教史上,談到以氣為本體的宇宙生成論思想時,大家說得較多的是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河上公將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論思想「道→虛霩→宇宙→氣→天地」簡化為「道→氣→天地→萬物。」
不過,在這一簡化中又將道和氣互釋互訓,從而極大地凸現其以氣為本體的宇宙生成論思想。實際上,有名而無形的氣是不能和無名也無形的道等同看待的,氣是道的顯化,是近道之物。
因此,河上公的氣論思想,處於道家和道教的連接點上。此後,道起源論和元氣起源論的思想互相雜糅,難以分辨。有時甚至道、氣兩詞互釋互換。從道教史來看,道教的思想家常常徘徊在道論與氣論之間。不過,總的說來,道家的宇宙生成論充滿了科學和理性的精神,他們認為宇宙的形成,並不是由神或者是由超越於物質之上的什麼精神來主宰的。
道家的宇宙的道起源論和元氣起源論的思想,都為後來的道教所繼承,不過出於其宗教神學思想的需要,道教不斷地對道家的原來的宇宙的道起源論的思想加以改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