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體論09.02.2001元始道長
問曰:差分混成,平等如此,三義為出自經文,為先生義辯?答曰:言不虛設,必體正典。差分者,經曰萬物云云是也。言混者,有物混成是也。言平等者,論云秋毫等於泰山,瓦礫同於金玉,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是也。
問曰:如此三義,經論有明。未審混差既自平等亦無者,出自何經?答曰:經云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為無形者,是希夷之體。寂漠無狀,無狀之體,安可以平等而取乎?
問曰:體備善惡不?答曰:體備善惡,而善惡非理。
問曰:善惡等同體備,而善惡非理者,何故教中斷惡而修善?答曰:善惡雖同體備,而惡非理,而能翳理,善能瑩體。
問曰:惡既是體中之惡,何故偏能翳理?答曰:如木有蜴,竭雖生於木而非木,得時雨。亦譬鐵精之與垢膩,俱是鏡外之物,而鐵精答鏡,垢膩損鑒。體總善惡,義極於此。且名義中之善惡相對,惡既翳理,則善惡自明。又一解辯體之義,極有二種。一者體善惡,而體非善惡。一者體即是善體,二非善惡,累因體興,患生流末,今欲抑其末患,從其本真。體即善惡者,欲明善惡無窮,體之常爾。以道之自然通而言之,亦無善惡之體,亦無抑患從真。所謂忘息荃窮,融然一際。一者忘者不流,必因於體。體取而言,謂之情善惡。善惡恒忘,故真偽常分。一解云:經言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今之善惡,是非紛紜,動亂妄作,妄作之體,有即不有,不有即體,故云即是由。譬由翳妄在心,故目見毛輪之在空,若翳既息,心明見理,向者毛輪不待遣而自除,妄或既夷,累不須遣而體爭。
問曰:道以何為體?答曰:以非有非無、亦有亦無為體。
問曰:請辯。答曰:非有非無,欲彰體絕。故論云:道不可有,又不可亦有亦無。形應曰有,體寂為無。故經曰:無名萬物始,有名萬物母。
問曰:為非有非無,為亦有亦無?為亦有為亦無,自在彼。於為非有非無,自在此。答曰:即非有無,為亦有亦無,即亦有亦無,是非有非無。
問曰:請辯。答曰:體不二,故仍二。故亦有亦無,二不二。就名義以明宗,宗明顯體,體圓義極,故謂之為體。
問曰:虛室之無,質礙之有,為是道體,為非道體?答曰:是體非體。據論而論,有無不異體。據差亦說理事怛分,虛實質礙,是事非理,故曰非體。豁然之無,山嶽之有,不離道體,仍非道體。道體有無,非有而非非有,非無而非非無。山谷有無,是生分所、或遊處之城,常有無。
或問曰:章云大象無體,無於自體,以萬物為體。若然者,得言大象是假萬物為實不?答曰:此假實別有探義,不同相待假實。
問曰:若非相待假,安得別有假實也?答曰:此之假實就解,或名為萬物之體本是混成,即混之中封別成異,故況混本實以取假物,物假封除,還體混實。一解言亦得混,假物定明,況本無實不實,但群情封理,故假混名以化之。故經云假言而借名,無以釋其所宗,亦得言混,假物本妄,假自封為實,故言實。
道體論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