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性命根宗章


性命根宗章09.22.2003元始道長
將欲養性,延命卻期。審思後末,當慮其先。人所秉軀,體本一無。元精流佈,因炁托初。
吾人將欲修養其性,延長其命,而卻退其死期者,則細思其後末,當窮究其始先。
後末,即將來之事也;慮,即窮究也;思後末者,即欲卻死也。欲卻死,則必須窮取生身受炁之初,以修性命,然後可以不死。孔子說:原始反終。是故知死生之說。
始先何如?則人所秉之軀體,本來是一是無。一者何?先天一炁,太極也。無者何?無名,天地之始,無極也。無極即道,無極生太極,即道生一。一者既生,於是乎元精流佈,即因此一炁,而托初矣。托初者,即托初生之種籽。
陰陽為度,魂魄所居。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道生一,即無極生太極。一生二,即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也。夫!一炁不可見,是謂先天。曰一炁而生陰陽,乃有性命、神氣、魂魄、水火、木金之分,是謂後天。後天者,以陰陽為度,乃魂魄之所居。以一身而論,則肝藏魂,肺藏魄;以離坎而論,則離藏魂,坎藏魄。離為日,日為陽,故曰陽神日魂;坎為月,月為陰,故曰陰神月魄。然日魂陽中含陰,月魄陰中含陽,因此魂魄可以相通,彼此可以互禦。
魂能禦魄,魄可鈐魂。魂禦魄者,即魂入魄裡,以陽化陰也;魄鈐魂者,即魄來魂中,以陰和陽也。魂人魄,則魄為魂之室;魄人魂,則魂為魄之宅。故曰:魂之與魄,互為室宅。潛虛說:所謂托初之炁者,乃先天之物,有氣無質,魂之謂也;所秉之軀者,乃後天之物,有氣有質,魄之謂也。魂即人之陽神也,魄即人之陰神也。陽神日魂,陰神月魄,此日魂常居月魄之中,故月借日則明,魄附魂則靈,而魂之與魄,互為室宅也。
集注說:「陰陽二度,直指男女二體,故以陽神陰神,分配日魂月魄。若就一身言,則魂為氣之靈,魄為精之靈。」另是一矣。
性主處內,立置鄞鄂。情主營外,築完城廓。城廓完全,人物乃安。於斯之時,情合乾坤。
性主處內,立置鄞鄂者,謂煉己養性之功也。鄞鄂,謂邊際也,此處即謂神室也。
情主營外,築完城廓者,築基保命之功也。情者,金情也,以金情來歸木性也。夫!性在內,故雲處內;情在外,故云營外。
城廓完全,人物乃安者,即築基之功已畢也。按悟真篇云:「先且觀天明五賊,即性主處內,立置鄞鄂也;次須察地以安民,即情主營外,築完城廓也;民安國富方求戰,城廓完全,人物乃安也。」
於斯之時,情合乾坤也。蓋情合乾坤者,即采大藥之時也。夫!此情非尋常之情,非普通之情,乃天地間陰陽兩性中之至情也。一得此情,則還丹結矣。丹人身中,則戰罷而見聖人矣。聖人者,喻丹也。
乾動而直,炁佈精流。坤靜而翕,為道舍廬。剛施而退,柔化以滋。九還七返,八歸六居。
曰:「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乾動而直,則炁佈精流矣;坤靜而翕,則為道舍廬矣。」
夫!炁佈精流,即汞往求鉛也,所謂運一點真汞以往迎也;為舍廬,謂坤靜暫為乾道之舍廬。及乎剛施而退,即柔化以滋,鉛氣滿爐,源源大來。
夫!乾為剛、為陽、為小;坤為柔、為陰、為大。乾之炁精,流布往坤,坤之柔化,即來滋乾。即前文所謂剛柔交接、陽往陰來、小往大來也。
九還者,金還也;七返者,火返也;八歸六居者,木與水皆歸舍而居也。集注云:「河圖之數,天一生水,而地六成之;地二生火,而天七成之;天三生木,而地八成之;地四生金,而天九成之,專言九七八六者,合丹以後,取其成數,如金來伐木,是九與八合;水能滅火,是六與七合也。」
又,此節諸家多以順則生人解之,但對於九還、七返、八歸、六居等文義似乎不順。
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則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無瑕。道之形象,真乙難圖。變而分佈,各自獨居。
以人道而論,則男之天癸白,女之天癸赤;以丹道而論,則男白為坎中之水金,女赤為離中之木火。水金為嬰兒,故稱男白;木火是姹女,故云女赤。水金與木火相拘,則以水金來定木火。蓋以五行之最初,則天一生水。天一為先天,含至善之炁,絕無混濁之渣質,故云:上善若水,清而無瑕。即悟真所謂華池神水也。其實此五行之初之水,即是道也。
道之形象,至真至一,如赤水之玄珠,難以智慮尋圖。及其變而分佈,則一陰一陽,又各自獨居矣。陸西星則云:一變水居北,二化火居南,三生木居東,四化金居西。不相涉入,故雲各自獨居。
集注不然此說。集注云:「初出之水,質清而氣純,故稱之為上善,亦可名為道樞,實則先天真一之炁耳。」
夫!道無形象,何從窺其真一?曰:水中之金,外無形象而內有氣機。道德經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苟能至誠以待之,專密以伺之,自可探應星應潮之初候,而采白虎首經之至寶矣。
類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歷十月,脫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飴。
其和合為一也,則類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不過一寸,以為始初之象。及其繼也,則四肢而五臟筋骨亦完俱。滿至十月乃脫出其胞,肉滑若飴,胎仙已成矣。
彌者,滿也;歷者,至也;飴,糖也,形容其綿軟也。
或云:「凡胎為肉體,仙胎為炁體;凡夫有形,仙軀無質,今何以亦有四肢、五臟、筋骨等類乎?」曰:不過異於凡夫耳,並非沒有筋骨臟腑也。故仙家只言脫胎換骨。脫者,脫凡胎,結聖胎;換者,換俗骨,為仙骨。翠虛篇云:「透體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盡純陽。」雖然順則成人,逆則成仙,其分別不過在清濁之間,若其形象,則初無二致也。故本文所言聖胎,若與凡胎相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