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經一03.29.2001元始道長
道教文化與傳統醫學是有密切關係的,這可以從丹道煉養學經典之一的黃庭經明確地看出來。中醫認為,人體是以臟腑為核心,賴經絡而維繫,以氣為仲介,兼以神為主導的一個整體。
正是以此為基礎,黃庭經以體察到的人體內部氣化過程(內景)為依據,系統地提出了人體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以及黃庭三宮與三丹田之說,並提供了一套以存想、觀想三部五臟之神而修臟腑之氣,積精蓄氣以至長生的煉養方法。所以,黃庭經乃是一部熔醫學與丹道於一爐的道教經典。
一、關於人體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的理論。
先秦醫家和黃老之學都認為,人體是以臟腑為核心,賴經絡而維繫的一個整體。臟腑和人體本身又都是有形之物,屬於器的層次。凡器,皆是形、氣、神三者的統一,而以神為主導。五臟之形必資於五臟之氣為源,而五臟之氣又必為髒之神所制。故欲煉五臟之氣以全人形之百體,必養五臟之神。
老子河上公章句曰:「人能養神則不死,神謂五臟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精與志。五臟盡傷則五神去。」以此為基礎,黃庭經提出了包括人體五官七竅、四肢百骸和五臟六腑在內的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的系統理論。所謂三部,按照黃庭外景經應指人體上、中、下三部,而每部均以黃庭、丹田為中心,故有黃庭三宮及三丹田之說。五臟分屬三部,每髒按八卦模型,有所謂八景神(即八卦大神)。在三黃庭之中,共有三八二十四位真人,與天之二十四真氣(二十四節氣)相應,稱為二十四真。黃庭三宮之主、八景神、二十四真人等一系列擬人化的各部之神,控制著全身各部的氣化過程,所謂心為國主五臟王(試說章)。
故黃庭內景經曰:「治生之道了不煩,但修洞玄與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又言:「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只要經由適當的方法存養這些神,人的生命運動就得到了控制。黃庭經中詳盡地列出了這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的姓名、服色等,認為正室之中神所居,要求洗身自理無敢汙(常存章),從而來強化存養的效果,以利於修真。
二、關於黃庭三宮與三丹田的人體理論。
黃庭經之修身以修黃庭為旨歸。故首先要弄清楚黃庭的含義。對此,歷來眾說紛紜。黃乃土之色,庭乃家之中,是三才各有之中宮也。比較典型的一種說法是梁丘子所注:「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喻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也,內象喻即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
此處,象即指氣化過程中,人所體察到的景象。以居於身內之心來存觀一體之象,是兼指內景與外景的,且內景與外景相應,作為一體而納入心中以存觀。故內又可作動詞釋,即納天地(外)與人(內)氣化之景於一體而存觀於心。
修煉黃庭,隱景藏形與世殊,含氣養精口如朱(隱景章),內視神象,含氣養精,所以能葆養生命。黃庭三宮在人體系統中,各自起著主導生命的作用,它分別指上部的泥丸宮、中部的心宮和下部的脾宮,下分述之。
泥丸宮在腦中,經曰腦神精根字泥丸,它是上部諸神之主宰,故曰:「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瓊室為顱腦之中,泥丸宮之所在。按八卦模式,泥丸有九宮之分,四正四偶為泥丸八景神之所居。上丹田即泥丸宮,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為泥丸九宮,因為丹田之中,眾神(九真)所居。
據上所述,黃庭為中空之意,則按八卦九宮模式,黃庭上宮當指泥丸九宮之中央、泥丸中宮泥丸真人之處。對於養生修真而言,存想泥丸是關鍵,故經曰:但思一部壽無窮,保我泥丸三奇靈,恬澹閉視內自明,問誰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這裡,三奇靈應指人之三元,即元精、元氣、元神;而誰家子指的是內丹、胎兒(按內丹派的說法)。
黃庭中宮指的是心宮。無論是先秦道家、儒家,還是醫家,均認為心之在體,君之位也。與之相應,經曰:「心典一體五臟王,動靜念之道德行。」黃庭內景經‧心神章中列舉了五臟、六腑(六腑以膽為總代表)之神的名稱、功能後,指出「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
心部章則描述了心宮的景象(內景):「心部之宮蓮含華,下有童子丹元家」,「丹錦飛裳披玉羅,金鈴朱帶坐婆娑」,後兩句說的是心、肺相關的氣化景象,同時也說明了心臟的生理功能。靈台章首句則說靈台郁靄望黃野,黃野當指黃庭。如果按照上面所述三部八景的九宮模式及黃庭之含義,則中丹田應為心宮(指心之九宮);而中黃庭,應為心部九宮之中,居於中央的靈台。不過,無論是先秦道家、儒家,還是醫家,他們所說的心都包含思之官、智之舍、神明之所出的意思,故實際上是心腦合一的。
脾為下部黃庭之宮。脾部章曰:「脾部之宮屬戊己」,隱藏章也說:是謂脾建在中宮。其功能一是主調百穀五味香,治人百病消穀糧,故能耿養靈根不復枯,萬神方酢壽有餘,長精益命賴君王,即脾宮為後天養生長精之本;另一方面,內經:「脾主意」,意亦為後天神之用,故與前者相結合,脾宮為五臟六腑神明主。它和黃庭上宮、黃庭中宮有密切的關係。所不同的是,下丹田不在脾宮,而在關元。外景經曰:「上有黃庭下關元。」這是對三部之下元而言,關元在脾宮之下。
三部八景二十四真構成人的整體。故黃庭三宮和三丹田亦是一個整體。經曰:三田之中精氣微(黃庭章),「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乙流珠安昆侖,重重樓閣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若得章)
三、關於使人體生命系統達到最優化的煉養方法。
黃庭內景經‧仙人章一開頭就說:「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蓄氣以為真」,此非枝葉實是根。由此可見,修煉的根本道理在於積精蓄氣。真人在己莫問鄰,何須遠索求因緣(治生章),發揮人的意識對人身各部的主動作用,以存思、存神為主,來積精蓄氣以至長生,這一系統的煉養修身理論和方法,可以使人體生命運動達到最優化。所以,積功成煉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內守堅固真之真,虛中恬淡自致神。(紫清章)
怎樣積精蓄氣呢?黃庭經的存想、存神,以觀想三部五臟之神的光、色為主,尤其十分重視對三部黃庭之宮和三丹田諸神的存想。常念章有常念三房相通達,洞視得見無內外,存思百念視節度,六腑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雲路;論及泥丸時,但思一部壽無窮,所存在心自相當(至道章);說到心宮、靈台時,晝夜存之自長生(心神章),久久行之飛太霞(心部章);談到脾宮時,注念三老(按:指脾宮三真)子輕翔,長生高仙遠死殃(脾部章)。存此真神勿落落,方能達到顏色生光金玉澤,齒堅發黑不知白(肺之章)的效應。
黃庭經根據神、氣、精三位一體的生命觀,以存想、觀想三部五臟之神,以實踐中體察到的人體氣化過程和規律(內景)為依據而修臟腑經脈之氣,積五臟之精而達煉養修身之目的等一套方法,是道教養生學的重要內容。
黃庭經以七言韻語描述人身臟腑及作用之大概,而言五臟六腑各有司主之神,且彼此相扶相助,以存養丹田,保氣煉精。王明的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黃庭經考一文指出:「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神仙之道,亦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醫術仙道,均所謂卻病延年者,其旨相近,取途則殊。」黃庭經更強調意識的能動作用,由有為(積極地運用意識)而達於無為(真意用事)。總之,作為丹道之學的經典著作,黃庭經以人體內部氣化過程為本,熔醫學與丹道於一爐,這是其基本特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