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隸楷行草的來歷07.14.2017
五、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劃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附)等。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劃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鍾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初唐三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書,都最適宜作中楷的臨摹範本。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麼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鬆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劃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采飛揚。
小字為古代日用必需的書法,以前科舉應試時,閱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後再看文章。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響。朝考狀元、翰林,尤注重書法。是故凡狀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讀書,也都善寫小字。如今硬筆盛行,用毛筆寫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筆臨寫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顯進效,因此想寫好硬筆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練習。定能打下堅實基礎,裨益終身,受用不盡。
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要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鍾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鐘紹京的靈飛經等。還有元趙孟頫、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蹟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範本。
鍾繇書法,具古樸風格,惟傳世作品宣示表、薦季直表,無一確實者,多為後人傳模或臨作。欣賞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書風。
大楷:一般情況下,人們把一寸以上、數寸以下見方的真書稱為大楷。較此更大的真書大字被稱為榜書、擘窠書。根據歷代書法家積累的經驗,學習書法應先寫大楷,作基本練習。掌握好大楷的點畫、結構、布白,做到點畫準確精到,結構疏密得當,則退而寫小楷可做到結體寬綽開張,點畫規矩清楚;進而學榜書則能結密無間而氣魄宏闊,不致渙散無神。
楷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於漢末。漢鐘繇宣示表、鐘繇薦季直表、北魏張猛龍碑、晉爨寶子碑、晉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
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一道士知王羲之愛鵝,以白鵝換黃庭經,所以此帖又稱換鵝帖。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南朝爨龍顏碑、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顏真卿勤禮碑、唐柳公權《神策軍碑、玄秘塔碑。鐘繇對創立楷書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鐘的真跡,早已失傳,宣示表是晉唐人臨摹的。用筆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體勢尚存隸意。
魏碑和爨寶子碑、爨龍顏碑都屬早期的楷書,以方筆為主,開雄強古樸之風。
楷書到晉代就完美了。唐朝將楷書規範化,唐楷法度嚴謹,結字端莊。端莊並非橫平豎直的呆板,細心的欣賞者可以看到書者微妙而又協調的變化。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潛藏豐富的內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