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鍼灸甲乙經序

鍼灸甲乙經序11.02.2002元始道長
皇甫謐
夫!醫道所興,其來久矣!上古神農,始嘗草木而知百藥;黃帝,諮訪岐伯、伯髙、少俞之徒;內考五藏六府,外綜經絡、血氣、色候;之天地,驗之人物;本性命、窮神極變,而鍼道生焉!其論至妙!
雷公受業,傳之於後。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中古名醫有俞跗、醫緩、扁鵲;秦有醫和,漢有倉公。其論皆經理識本,非徒胗病而已。漢有華陀、張仲景,其他竒方、異治,施世者多、亦不能盡記其本末。
若知直祭酒劉季琰病發於畏惡,治之而瘥;云後九年季琰病應發、發當有感,仍本於畏惡、病動必死,終如其言。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胗!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信,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華陀性惡、矜技,終以戮死。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甚精,指事施用。
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鍼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亦有所忘失,其論遐逺,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比。
倉公傳,其學皆出於素問,論病精九卷是原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覺也。又有明堂孔穴鍼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選事也。三部同歸,文多重複、錯互非一。
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要(此句古文脫字不詳),皆淺近,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至為十二卷。
易曰:「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見矣!」況物理乎?事類相從聚之義也。
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精通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此固聖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其本?論其文有理,雖不切於近事,不甚刪也!若必精要,後其閒暇,當撰覈以為教經,云爾。
  林億
臣聞通天地人曰道,通天地不通人曰技,斯醫者雖曰方技,其實道者之事乎。班固序藝文志,稱道者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又云方技者,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非能通三才之奧,安能及國之政哉。
晉皇甫謐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風痹,因而學醫,習覽經方,前臻至妙。取黃帝素問針經明堂三部之書,撰為針灸經十二卷,歷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或曰:素問針經明堂三部之書,非黃帝書,似出於戰國。曰:人生天地之間,八尺之軀,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十二經之血氣大數,皮膚包絡其外,可剖而視之乎?非大聖上智,孰能知之,戰國之人何與焉。
大哉!黃帝內經十八卷,針經三卷,最出遠古。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惜簡編脫落已多,是使文字錯亂,義理顛倒,世失其傳,學之者鮮矣。唐甄權但修明堂圖,孫思邈從而和之,其餘篇第亦不能盡言之。
國家詔儒臣校正醫書,今取素問九墟靈樞太素經千金方外台秘要諸家善書校對玉成,繕寫將備親覽。
恭惟主上聖哲衣冠文明,光輝上下,孝慈仁德,蒙被眾庶,大頒岐黃,遠及方外,使皇化兆於無窮,和氣浹而充塞,茲亦助人靈,順陰陽,明教化之一端云。
國子博士臣高保衡、尚書屯田郎中臣孫奇、光祿卿直秘閣臣林億 等上
附:
針灸甲乙經,又稱黃帝甲乙經黃帝三部針經黃帝針灸甲乙經。西晉,皇甫謐撰,12卷,128篇,成書於西元282年。前六卷論述基礎理論,後六卷記錄各種疾病的臨床治療,包括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取穴、治法和預後等。採用分部和按經分類法,厘定了腧穴,詳述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和禁忌、針刺深度與灸的壯數。
有北宋熙寧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統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醫統正脈刊本等。
皇甫謐,魏晉間學者、作家、醫學家。幼名靜,字士安,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人。從席坦學儒。武帝屢下詔征,皆稱病不就,終身不仕。左思作三都賦成,請其作序,遂見重於世。中年患風痹,乃鑽研醫學。著有帝王世紀高士傳烈女傳玄晏春秋針灸甲乙經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