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西升經 中

西升經  02.10.2003元始道長
重告章第十
老君曰:
吾重告子,子當諦受。道以無為上,德以仁為主。禮以義為謙,施以恩為友。惠以利為先,信以效為首。
偽世亦有之,雖有以相誘。是以知世薄,華飾以相拊。言出飛龍前,行在跛鱉後。仁義禮信廢,道德荒亡腐。不以道相稽,反以財相輔。
譬如鑒中影,可見不可取。言如響中應,風聲豈可聚。偽世教如此,如是迷來久。
天下之人物,誰獨為常主。迷迷以相傳,輾轉相授與。
邪偽來入真,虛無象如有。自偽不別真,為貪利往守。非常正覆亡,癡盲持自咎。如木自出火,還復自燒腐。
聖人之辭章第十一
老君曰:聖人之辭云:道當以法觀。如有所生者,故曰為自然。眼見心為動,口則為心言。鼻為通風氣,鼻口風氣門。喘息為宅命,身壽立息端。
譬如谷草木,四時氣往緣。氣別生者死,增減羸病勤。
以是生死有,不如無為安。無為無所行,何緣有咎愆。子不貪身形,不與有為怨。五行不相克,萬物悉可全。萬物無有常,成者不久完。三光無明冥,天地常照然。
觀諸章第十二
老君曰:
觀諸次為道,存神於想思。道氣和三光,念身中所治。彷彿象夢寤,神明忽往來。淡泊志無為,念思有想意。
自謂定無欲,不知持念異。或氣尚粗盛,自知尚多事。事興則形動,動則外通謀。謀思危之首,危者將不久。不久將欲衰,衰者將不壽。
以身觀聲名,物事難可聚。以名聲稱號,必為是所誘。皆坐於貪欲,貪欲為殃咎。貪者為大病,習貪來已久。合會微漸漬,非針艾所愈。
還身意所欲,清靜而自守。大聖之所行,不慕人所主。有常可使無,無常可使有。
經戒章第十三
老君曰︰經戒所言,法義所推;赫赫興盛,不如微妙;實不如虛,數不如希;邪多卒驗,急不如遲;興者必廢,盛者必衰。
聖人絕智,而為無所為,言無所言,行無所施,孰能知此。
偶不如奇,多不如寡。孰賢難隨,孰仁難可。其義少依。
能知無知,道之樞機。
空虛滅無,何用仙飛。大道曠蕩,無不圍。子能明之,所是反非;經言審諦,孰之能追。
老君曰:
經戒所言,法義所推。赫赫興盛,不如微妙。實不如虛,數不如希。茂多卒夭,疾不如遲。興者必廢,盛者必衰。
聖人絕智,而為無為,言無所言,行無所施,孰能知此?
偶不如奇,多不如寡。孰賢難隨,孰仁難可,其義少依。能知無知,道之樞機。空滅成無,何用仙飛?大道曠蕩,無不制圍。子能明之,所是反非。經言審諦,孰之能追?
深妙章第十四
老君曰:
道言深妙,經誡乙密。天地物類,生皆從一。子能明之,為知虛實。子若不照,顯之不別。子志于有,無為所疾。為有所嬰,億載無畢。
道言微深,子未能別。撮取於略,戒慎勿失。先損諸欲,勿令意逸。閒居靜處,精思齋室。
丹書萬卷,不如守一。經非不達,中有虛實。言有必無,子未能別。言無必有,子未能決。但當按行,次來次滅。
道有真偽,福有凶吉。罪有公私,明有纎密。占往知來,不如樸實。
虛無章第十五
老君曰:
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萬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氣化。人有長久之寶,不能守也;而益欲尊榮者,是謂去本,生天地之道也。
恍惚章第十六
老君曰:
虛無恍惚,道之根。萬物共本,道之元。在己不忘,我默焉。
生置章第十七
老君曰:
生我於虛,置我於無。生我者神,殺我者心。
夫!心意者,我之所患也。我即無心,我何知乎?念我未生時,無有身也。直以積氣聚血,成我身耳。我身乃神之車也,神之舍也,神之主人也。主人安靜,神即居之;躁動,神即去之。
是以,聖人無常心者,欲歸初始,反未生也。人未生時,豈有身乎。無身當何憂乎?當何欲哉?
故外其身、存其神者,精耀留也。道德一合,與道通也。
為道章第十八
老君曰:
古之為道者,莫不由自然。故其道,常然矣。強然之,即不然矣。夫!何故哉?以其有思念,故與道反矣。
是以橐籥之器,在其用者。虛實有無,方圓大小,長短廣狹,聽人所為,不與人爭。善人在於天下,譬如橐侖乎?非與萬物交爭,其德常歸焉。以其虛空,無欲故也。
欲者,凶害之根,無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原。聖人者,去欲入無,以輔身也。
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玄。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色身章第十九
老君曰:
人皆以聲色滋味為上樂。不知聲色滋味,禍之太樸。故聖人不欲,以歸無欲也。
道虛章第二十
老君曰︰道者,虛無之物。若虛而為實,無而為有也。
天者,受一氣蕩蕩,而致清氣下,化生于萬物,而形各異焉。
是以聖人知道德混沌玄同也,亦如天地清靜皆守一也。故與天地同心而無知,與道同身而無體,而後天道盛矣。以制志意而還思慮者也,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遠者出于無極之外,不能窮也;近在于己,人不見之。
是以君子終日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內知而抱玄。夫!欲視亦無所見,欲聽亦無所聞,欲言亦無所道,欲食亦無所味。淡薄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復歸于無物。若常能清淨無為,氣自復也。返于未生而無身也,無為養身,形體全也。天地充實,常保年也。
老君曰:道者,虛無之物,若虛而為實,無而為有也。天者,受一氣蕩蕩,而致清氣下,化生於萬物,而形各異焉。
是以聖人,知道德混沌,玄同也;亦知天地清靜,皆守一也。故與天地同心而無知,與道同身而無體,而後天道盛矣。
以制志意,而還思慮者也。去而不可逐,留而不可遣。遠者出於無極之外,不能窮也。近在於己,人不見之。
是以君子,終日不視不聽,不言不食,內知而抱玄。夫!欲視亦無所見,欲聽亦無所聞,欲言亦無所道,欲食亦無所味。淡薄寂哉,不可得而味也。復歸於無物。
若常能清淨無為,氣自復也。返於未生,而無身也。無為養身,形體全也。天地充實,常保年也。
哀人章第二十一
老君曰︰人人,不如身,身不如愛神,愛神不如神,含神不如守身,守身長久,長存也。
老君曰:

人哀人,不如哀身;哀身不如愛神,愛神不如舍神;舍神不如守身,守身長久,長存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