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07.29.2003元始道長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是香港道教的著名科儀,稱為大三清。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經本,來源於廣州粵秀山三元官同治元年(1862)的刊本,據說是晉代葛玄所傳,但沒有文獻考證。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有三個組成部分,就是斛食(施食)、濟幽(超幽)和煉度。
斛食,即施食之法,就是施餓鬼以法食,「三途五苦,盡得沾濡,十類四生,悉皆飽滿,即超陰境,共涉仙鄉。」
施食之法,在唐代就有行儀的記載,而在宋末時也已經流行。
濟幽(超幽)之法,等同於超度、濟度,就是「拔度冤魂,冰消萬罪,和釋冤仇,各升天界,永脫沉淪」的意思。唐五代時,濟幽拔度類科儀已經廣泛流傳。
煉度之法,「乃超凡入聖,脫胎換質之道」,「運一己之神氣,合二象之生津,煉化枯骸,形象俱妙。」
南宋道士王契真說:「廣成古科,無煉度之儀,近世此科方盛。」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形成,應該是將三種科儀合在一起的時候,大概是南宋的時候。清代正一派高道類近垣,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考訂刊行過太極靈寶祭煉科儀,其科儀的經文和程式與香港道教的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經文和程式都十分接近。婁近垣的太極靈寶祭煉科儀序說,「是科見於宋之大成金書」、「流傳既久。」
宋代的大成金書,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也可以推斷,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早在宋代就已經形成,而香港道教的這一科儀,基本上保持了七百年前宋代科儀的面貌。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行儀內容,包括啟經申意、祝香、灑淨、存想、上啟五獄、破獄、三召、召請、調冶、玄門齋醮贊、叩十方、解冤結、五廚經、施食、水火煉度、三皈依、九戒、送亡偈等等。全儀的主神是太乙救苦天尊,至心召請二十類幽魂來臨法會,承此濟拔,其中後十五類涵蓋了南宋時期,以及往後的中國古代社會的絕大部分職業,比如,廟廊卿相安邦良將、文章秀才、東齋儒士、叢林衲子、琳宮羽士、醫家名士、術士、五湖釣叟、雲林野叟、東皋農父、飯牛稚子、行船客旅、奮身武士秦樓舞女
經文涵蓋了各行業共通的苦難,反映了對於人生苦難的同情,並施法給予施食和濟煉。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中還包括解冤結的內容,其中把人生的冤懟概括為殺傷、自縊、溺水等十種。所謂十傷,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理想,生前生活在無冤結的社會裡,死後能升登仙界。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以坐唱禮贊為主要行儀形式,在儀式的每個環節上,差不多都有符與咒偈相配合。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可以由一名法師主持,也可以由三位法師率班行儀。全儀唱贊行儀時間為四個小時,壇場佈置華麗輝煌,唱贊音樂豐富多彩,一直被譽為香港道教科儀的代表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