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仙翁12.31.2004元始道長
在道教,壽星是南極仙翁,被視為是長壽的吉星,經常與福星和祿星並稱福祿壽三星,其形象多被刻畫為額禿頂廣、鬚髮盡白、面容紅潤,乘白鹿或白鶴,持拐杖、仙桃等物,與諸童子戲耍的老仙人。南極仙翁因為是長壽之神,所以極受尊敬與喜愛,在民間信仰中,相傳活了八百多歲的仙人彭祖即是南極仙翁的化身。但事實是,南極仙翁比彭祖早生仙界千萬年。
壽星即東方七宿之首的角、亢二宿。史記•封禪書「壽星祠」、索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古人以此星的隱顯為王朝命運興衰的徵象。在天象上,南方中國人可以在夏天的晚上於極南之地平線上見到它,光輝明亮,極易辨認。在西洋及天文學界,它被稱作船底座α。位於南半天球南緯五十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
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咸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南極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卻與今天大不相同。大意是說見到壽星,天下太平;見不到就預示會有戰亂發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講到如果老人星顏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見,就預示將有戰亂發生。
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確短暫而稀少。幾十年一亂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這顆時隱時現的老人星恰是這種動盪局面的絕好象徵。但僅僅是象徵還遠遠不夠,古人觀天象,占星氣,都是有很強的實用目的。那麼南極老人星的實用價值在哪裡呢?或許就在於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夠承載一種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他親自奉獻供品,宣讀表達敬意的祭文。同時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這件盛事記錄在漢書•禮儀志中,同時敬奉天上的壽星和人間的長壽老人,是漢明帝的一大創舉。
尊老敬老,是善良天性的表現。而漢明帝借此機會展示自己尊老美德,無疑是冀圖籠絡人心的政治秀。不僅僅是提倡,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
王杖也稱鳩杖,因手杖的頂端為斑鳩鳥的雕像得名。1958年,漢墓出土過兩柄這樣的鳩杖,鳩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無存,而頭部的斑鳩雕像由於有漆膜保護,歷經1800多年仍舊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朝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鄉級的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西元前32年,漢成帝頒佈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准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
但是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現在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民間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從清朝以來,給老人做壽過生日蔚然成風。並逐漸形成繁雜的禮儀排場,有些老規矩還一直沿襲到今天。比如過生日的年歲原則,一般是過整數壽,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後,又增加很多說法。77又稱喜壽,因為囍字的簡寫連筆拆開看就是77,88又稱作米壽,這也是拆字的說法。
這是因為年過七十古來稀,多一種說法也就多了一次闔家團圓讓老人高興的機會。現今超過八十歲的老人處處都可見,超過九十歲的老人也不在少數。百歲以後做壽,更是年年都要辦,而且要大辦特辦。這樣做是兒女表達孝心,希望借此帶給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視家庭、親情,敬老愛老是中國人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不應該遺忘的優秀傳統美德。千萬不要把西化的亂流,淹沒人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