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道不遠人

道不遠人02.12.2017元始道長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宇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由此可見,道生天地萬物之後,道之本體屬性功能,仍然混溶於天地萬物之中。人既然是天地萬物之中的一部分,人身中自然亦有道。那麼道付諸於人身是什麼?是天真本性。也就是說,人性即道。孔儒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正指道付諸於人身為性而言。
道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水與波,水即波、波即水,水波一體;道即物、物即道,道物不二。由此可見,道有什麼功能與作用,人本身也會有。
人的言行舉止、處世接物,應該按照自己的天真本性,而不應該摻雜任何私心雜念。只有真誠無妄地對待事物、應人處世,才符合道的法則。中庸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與天地參矣。」
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其大意是說人要時時保持自己的天真本性,鞏固自己的本來之德,使之不被後天的一切事物所玷污。如此立身處世,方可萬無一失。
太上道德真經中所概說的道,是道教的核心教理。道教所以稱為道教,雲笈七籤道德部為第一類,道教義樞也以道德義作為開宗明義第一義,都是因為道教徒要以道為核心教理和最高信仰。所以道典論中說,道士者,要以道為事。
太上之道,在道教的信仰中,它是無形、無色、無味、無聲、無情、無信的,又是先天地而存在的,並無世不在,無處不有,是生化天地萬物一切有形的本源。本無法用有形的文字來稱說,但為了便於人們來記述,強名而為道。道生化天地萬物,是通過無形的元始祖氣,並由元始祖氣分化為陰陽二氣來成就萬物的。萬物則依各自所稟賦的氣質而各成形狀,自然生長。在人類生命出現後,道又聚氣而成神尊,教育人們明白道的宗義,珍重生命,樹立符合道之體性的人生觀。道在宇宙尚未開闢之時,曾變化為元始天尊。在宇宙開闢有了天地之後,變化為靈寶天尊。在成就宇宙萬物的過程中,又化生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此後,太上則歷世化生,佈說道之宗義而被尊為師,至殷武丁時化生為老子,著說道德真經,開仙道之宗源。所以道教在創立之後,尊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為最高尊神,信仰敬拜。使對道信仰形象化、人格化。其核心信仰也就是道。
而在修行中,更是以太上之道的義理為根本。因為無上的道不但是造物主,至高神聖,而且有著最值得人們崇敬和體悟的高尚品德,有益人們修行和信奉大道者,樹立良好的人生觀。道化生萬物,以自然無為為法則,任萬物自然生長,而且從不因為是萬物生化的主宰者而居功自恃。不索求任何報答,毫無一點私自之欲,始終保持以清靜為本,柔弱為用。並像水一樣處下以利萬物,且具有江海一樣的胸懷,虛懷若谷。以用文字難以形容的高尚德行,成就和養育萬物,使自己永恆常存,不生不滅。所以,道教以道為教理宗義,教導人們修行道一樣的品德,度已度人。

道教所敬奉的救苦天尊和天師等所有神仙真人,由於他們具有道一樣德行,或通過自己的修行而得道,成為道又一人格形象,受到世人的敬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