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神12.25.2009元始道長
瘟神又被稱為五瘟使者,是民間信奉的掌管瘟疫的神仙,即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瘟疫,簡稱瘟、溫、疫,是古代對各種急性傳染病的稱呼。由於古代的醫療條件和人們的認識都很低下,因此對這些傳染病十分恐懼,認為是鬼怪在作祟,於是祈求神靈保佑。故而瘟神的概念由此產生。
最早的疫鬼出現在緯書中,描述的瘟神有三人。禮稽命徵說:「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是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一居人官室區隅,善驚人小兒」另外龍魚河圖還有五濕鬼的名稱,說:「歲暮夕四更,取二十豆子,二十七麻子,家人頭髮,少合麻豆,著井中,祝敕井吏,其家竟年不遭傷寒,辟五溫鬼。」此後一些書就按照三、五之數,寫出了三鬼、五瘟的故事。例如搜神記中出現了三個散播疾病取人魂魄的鬼王,其中兩人是趙公明、鐘士貴,還有一人不知名姓。
兩晉南北朝時期寫成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十一說:「又有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鐘任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此時,五瘟神名,姓都已出現,還多出了李公仲、少都符二人。
正一瘟司辟毒神燈儀說:「志心歸命:東方行瘟張使者,南方行瘟田使者,西方行瘟趙使者,北方行瘟史使者,中央行瘟鐘使者。」這裡明確指出五瘟神為五瘟使者,大體和後世五瘟神相符,所不同的是按五方而不是按四季加總管中央為名,另外南瘟姓田不姓劉,鐘、史二人又易位。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時中無上玄元‧天玉堂大法詳細寫了瘟神行瘟的來由和制瘟之法,還說若能知瘟鬼名字,鬼不敢加害,三呼其名,其鬼自滅。
古代各地都建廟祀瘟神,一般稱為瘟祖廟。關於祭祀日期有不同的說法,三教搜神大全說隋唐時五月五日祭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卻說元旦祭之;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集又說九月初三是五瘟誕辰,這天為其祭祀日。
當時經常用巫術驅趕鬼怪和瘟神的辦法,來消滅瘟疫。馬和船據說是鬼怪和瘟神乘坐的工具,因此作為驅邪鎮惡的巫術,要在被看成是瘟神的偶人上,附著人的污垢、不淨和疾病等,然後讓偶人坐在馬和船上,把它搬運到村邊境的河邊或海邊,讓它漂走或把它燒毀。
送瘟神,雖然有時是以個人的祈禱行為而進行的,但由於瘟疫的流行,關係到共同體全體的生存,因此一般來說,作為村落等共同體的儀式而被舉行的情況多一些。關於這類的瘟疫觀與送瘟神的咒術,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環東海地域裡有著共同的特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