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04.25.2004 元始道長
神仙信仰是中國道教的核心信仰,列於世俗塵囂之外的神仙是道教彼岸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謫仙則是道教神仙中特殊的一類,他們是因過失而被謫降到人間的,具備超凡神性,同時又兼具不同程度人間化的特質,是一種具有不完美神性的人。現以南宋著名道士、道教內丹派南宗的創始人白玉蟾的修道思想為例,剖析道教中的謫仙觀念。
在白玉蟾的作品中,其自封的謫仙形象不止一種,在天庭被貶之前所擔任的職務也不止一種。他在贈陳高士琴歌中說:「我昔神霄西台裡,雪肌玉膚冰霜齒。長歌一曲驚帝閽,解使八鸞舞神水…瓊窟先生然我言,我是霆司筆墨仙。昔為東華校籍吏,屢亦舞筆靈君前。」這是一篇系統描寫謫仙經歷的七言詩,其中就提到了神霄雷霆吏、筆墨仙、校籍吏這三個主要職務。以不同的身份謫降人間,這是白玉蟾謫仙觀念的特點之一,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其修道、傳道的需要。如在行雷法過程中,需要調動雷部各將兵,神霄雷霆吏的身份可以使其具有絕對的指揮權;而且他封徒弟為雷將雷兵,自己掌管其升降。而筆墨仙與校籍吏都屬於文職官員,突出他具有文人才能。
謫仙是被貶謫到人間的。然而,人間也可作為修仙的洞天,只要勤苦修道,就能得道成仙。對於在世俗間修道的道徒來說,不但要接受來自外在環境的磨煉,更要接受萌發於內心深處的魔障的考驗,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則就會與道疏離。無論多麼險惡的環境和心魔,都是神仙被謫到人間必經的磨煉,也就是對救贖之路的尋求與實踐。在白玉蟾的謫仙觀念中,救贖之路可以分為兩部分,即修道之法與濟世度人之路。
白玉蟾要求修道之人一定要堅信自己可以成仙。所謂學道學仙須篤志,堅然一念無疑意,既然因錯被謫,想要成仙就要加倍努力。我輩何人,生於中華,誕于良家,六根既圓,性識聰慧,宜生勤苦之念,早臻太上之階。神仙本是圓滿之體,即使謫降到人間,仍然具有六根既圓,性識聰慧的仙質,所以只要勤修苦煉,便可早日回歸仙界,這也表現了白玉蟾心性理論的特點。所以他說:修真之士,心以立其志,苦節以行其事,精思以徹其感,忘我以契其真誠。
白玉蟾認為,早期謫仙事例中的自我修煉之法,無論是通過夢的方式,還是通過步虛,都只能得到短暫的回歸,要實現永恆的回歸,就要修煉金丹。白玉蟾在金液大還丹中明言「願飛升于玉闕,必須修煉于金丹」,在水調歌頭中也說:「昔在虛皇府,被謫下人間。笑騎白鶴,醉吹鐵笛落星灣。十二玉樓無夢,三十六天夜靜,花雨灑琅玕。瑤台歸未得,忍聽洞中猿。也休休,無情緒,煉金丹。」從虛皇府被謫到人間,心中懷想著天上的種種情狀,若要歸還,唯有煉金丹,明確表達了煉金丹對於謫仙由人間重返天庭的重要性。而煉金丹主要是修煉內丹,所謂自家屋裡,黃金滿地有誰知,在沁園春中,他還指出煉丹的最好時間是冬至,這時一陽複來,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果。所謂「既這回冬至,一陽來複,便須修煉,更莫疑猜。」
此外,傳道濟世也可以得道升遷。他在木郎祈雨睨並注中說:「輔我救旱助勳隆,雷神、風神、雨神、電神,助吾救旱。」按法書云:「救旱一次,以其陰功升轉一階,准活一百二十人。大旱過兩旬者,遷三階。」救民間旱災一次,其陰功可轉一階,如果救持續兩旬的大旱,功勞更大,可以升遷三階。
白玉蟾還有很多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這也是謫仙觀念的一個重要表示。他在神霄吟三絕之二中說:「紫瓊飛清都,翠雲護絳闕,不見有星辰,俯視但日月。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說,吾已成金丹,留下飛仙訣。」指明自己在凡間兩千年卻不敢向別人說起,金丹已經煉成,於是留下飛仙口訣成仙。白玉蟾一直在尋覓故里,尋覓託付,尋覓自然人格與社會人格的雙重安頓。自然人格的安頓之處是故鄉,而他少時因罪離鄉,現實的家鄉帶給白玉蟾的只有痛苦,所以社會人格的安頓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傳統文人的社會人格的安頓在仕宦,白玉蟾已無緣此道。他十二歲舉童子科,然而因乘興作詩,得罪主考官,前途盡失,所以感慨世有千里馬,可憐無王良。白玉蟾是一個生命漂泊感非常強的人,懷有對道執著的追求,漂泊成為他的心中之憂。謫人的身份可令其漂泊的精神有所寄託,為其漂泊感找到一個可以言說的安頓之處,彰顯其內心近乎仙人的高貴精神。天庭是他心靈的家園,他一生漂泊、歷經磨難,只為能回到久違的故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