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12.21.2006元始道長
玄都玉京山在三清之上,無色無塵。上有玉京金闕七寶玄臺紫微上宮,中有三寶神經。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寶之樹,一方各生一株,八株彌滿八方,覆蓋諸天,包羅三界,為無上大羅天太上無極虛皇天尊之治也。其山林宮室皆列諸天聖眾名籍。諸天聖帝王、高仙真人無鞅數眾,一月三朝其上,燒自然旗檀反生靈香,飛仙散花,旋繞七寶玄臺三周匝,誦詠空洞歌章。是時諸天奏樂,百千萬玉女,雲璈朗徹,真妃齊唱而激節,仙童凜顏而清歌,玉女徐進而跰躚,放窈窕而流舞翩翩,詵詵而容裔也。山上七寶華林,光色煒燁,朱實璨爛,悉是金銀、珠玉、水晶、琉璃、𨩉璖、碼碯。靈風振之,其音自成宮商,雅妙宛絕。諸天聞聲而飛騰,勿輟絃止歌,嘆味至音,不能名狀。神獸、龍麟、獅子、白鶴、奇禽、鳳凰,悲嗚踴躍。太上震響法鼓,延賓瓊堂,安坐蓮花,講道靜真,清詠洞經,敷釋玄文,遠味希夷,喜動群仙。其時八風颺旛,香花交散,流煙蓊靄。
太上稱:善哉。無無曰道,義極玄玄。妙覺大度,彌劫歷年。道素冥語而寄二篇,兆能長齋久思,諷誦洞經,叩齒咽液,吐納太和,身作金華色,項負圓光,頭簪日華月英玄景,手把靈符十絕之旛。斯德巍巍,道之至尊,惜惜玄化,太上之真人矣。將感太無,動天老,致飛龍,降天仙也。三界九地,大劫之周,陽九百六之運,水火之災,亦皆消化玉清上道。三洞真經、神真寶文、金書玉字、鳳篆龍編,並還無上大羅天中,玉京之中七寶玄臺,災所不及,劫曆再開,混沌重判,傳授真聖,下化人間。其在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重天之最上天也,去下八梵天日月之界,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炁,一黑炁三千里。諸天仙人名此山,一曰蓋天首山,二曰彌玄上山,三曰羅玄洞虛山,四曰高上真元山,五曰眾寶幽劫刃山,六曰無色大寶山,七曰周觀洞玄山,八曰景華太真山,九曰不思議山,十曰太玄都玉京太山。知此山名,名入仙矣。山上七寶華林,皆作上清三洞道德玄經文章。食此華實,為金光仙人,兆讀是經,咽味至真,道自成矣。
步虛吟
脩靈寶洞玄齋,誦空洞步虛章,先誠正(叩齒)三通,咽嗽三過。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光芒灌鼻,日從鼻左入,月從鼻右入,入金華官,光明出頭後,煥然作九色圓象,溥入玉枕,徹照十方,隨我繞經旋迴而行。畢,又誠正(叩齒)三通,咽液三過,存三素元君在金華官,如嬰兄之狀。真人齋皆如威儀法,唯不用啟事出吏兵一節耳。其餘願念禮拜,悉依大法建齋,初一過出史兵,非授經法,及教外人,不須出史兵。太極真人寶貴此經,宿無仙真之名,不令見也。
洞玄步虛吟 十首
稽首禮太上,燒香歸虛無。流明隨我迴,法輪亦三周。
玄元四大興,靈慶及王侯。七祖生天堂,煌煌耀景敷。
嘯歌觀太漠,天樂適我娛。齊馨無上德,下俗不與儔。
妙想明玄覺,詵詵巡虛遊。
旋行躡雲綱,乘虛步玄紀。吟詠帝一尊,百關自調理。
俯命八海童,仰攜高仙子。諸天散香花,蕭然靈風起。
宿願定命根,故致標高擬。懼樂太上前,萬劫猶未始。
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寶臺,光明爛流日。
煒燁玉華林,蒨璨耀朱實。常念餐元精,鍊液固形質。
金光散紫微,窈窕大乘逸。
俯仰存太上,華景秀丹田。左顧提鬱儀,右盼攜結璘。
六度冠梵行,道德隨日新。宿命積福慶,聞經若至親。
天挺超世才,樂誦希微篇。沖虛太和氣,吐納流霞津。
胎息靜百關,寥寥窺三便。泥丸洞明景,遂成金華仙,
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綠。
飛行凌太虛,提攜高上人。
控轡適十方,旋憩玄景阿。仰觀劫仞臺,俯盼紫雲羅。
逍遙太上京,相與坐蓮花。積學為真人,恬然榮衛和。
永享無期壽,萬椿奚足多。
大道師玄寂,升僊友無英。公子度靈符,太一捧洞章。
舍利曜金姿,龍駕欻來迎。天尊盼雲輿,飄飄乘虛翔。
香花若飛雪,氛靄茂玄梁。頭腦禮金闕,攜手遨玉京。
騫樹玄景園,煥爛七寶林。天獸三百名,獅子巨萬尋。
飛龍躑躅嗚,神鳳應節吟。靈風扇奇花,清香散人衿。
自無高僊才,焉能耽此心。
嚴我九龍駕,乘虛以逍遙。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遼。
眾仙誦洞經,太上唱清謠。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
五苦一時迸,八難順經寥。妙哉靈寶囿,興此大法橋。
天真帝一宮,靄靄冠耀靈。流煥法輪綱,旋空入無形。
虛皇撫雲璈,眾真誦洞經。高僊拱手讚,彌劫保利貞。
至真無所待,時或轡飛龍。長齋會玄都,嗚玉扣瓊鐘。
十華諸僊集,紫烟結成宮。寶蓋羅太上,真人把芙蓉。
散華陳我願,握節徵魔王。法鼓會群仙,靈唱靡不同。
無可無不可,思與希微通。
太上智慧經讚 八首
太上玄虛宗,弘道尊其經。俯仰已得仙,歷劫無數齡。
巍巍大真德,寂寂因無生。霄景結空搆,乘虛自然征。
日月為炳灼,安和樂未央。
學仙絕華念,念念相因積。去來亂我神,神躁靡不歷。
滅念停虛閑,蕭蕭入空寂。請經若飢渴,持志如金石。
保子飛仙路,五靈度符籍。
濟我六度行,故能解三羅。清齋禮太素,吐納養雲芽。
逍遙金闕內,玉京為余家。自然生七寶,人人坐蓮華。
仰嚼玄都奈,俯酣空洞瓜。容顏曜十日,奚計年劫多。
法鼓會天仙,嗚鐘徵大魔。
靈風扇香花,璨爛開繁衿。太真撫雲璈,眾仙彈靈琴。
雅歌三天景,散慧玉華林。七祖升福堂,由此步玄音。
前世福未足,斯書邈難尋。信道情不盡,圖飛乃反沈。
太上無為道,弘之在兆心。
學道由丹信,奉師如至親。挹景偶清虛,孜孜隨日新。
眾人未得度,終不度我身。大願有重報,玄德必信然。
陰惡罪至深,對來若轉輪。
學道亦甚苦,晨夜建福田。種德猶植樹,種簣而成山。
子能耽玄尚,飄爾升青天。修是無為道,當與善結綠。
太上至隱書,名日智慧篇。拔苦由大才,超俗以得真。
靈姿世所奇,嘩若淵中蓮。
人行若有本,皆由宿世功。立德務及時,發願莫不從。
善惡俱待對,倚伏理難窮。賢士奉法言,道亦在兼忘。
解是大智慧,上為太極公。寶蓋連玉輿,命駕御九龍。
金華警洞經,捧香悉仙童。嘯歌徹玄都,嗚玉扣瓊鐘。
煉身凌太清,超景逸紫霄。保無持法綱,遊玄極逍遙。
萬劫猶昨夜,千樁如晨朝。巍峨蔭雲華,手攀寶林條。
香煙自然去,玄喈與扶搖。靈旛順風散,繁想應時消。
滅智弘大混,無為為清謠。
太極真人之辭,眾仙常所耽誦,不宣於下俗之人,祕藏金闕玉房之內也。仙公曰:宜傳至人脩靈寶齋者也,不可示浮華之徒,慎之哉,慎之哉。
玄師太元真人,臨授許常侍掾,太洞玄經玉京山訣,作頌三首。同夕,右英夫人亦吟誦之。
頌曰:
八會塗無宗,乘運觀囂羅。化浮塵中除,解衿有道家。
聘煙忽未頃,攜真造靈阿。虛景贍瓊軒,玄鈞作鳳歌。
適路無軌滯,神音舞雲波。齊德秀玉京,何用世問多。
左把玉華蓋,飛晨躡七元。三辰煥紫輝,竦盼撫明真。
變踊期須臾,四面皆已神。靈文無涯際,勤思上清文。
何事坐橫塗,令爾感不專。陰痾失玄機,不覺年歲分。
玄波振滄濤,洪津鼓萬流。駕景盻六虛,思與真人遊。
妙唱不我對,清音無誰投。雲中騁瓊輪,孰為塵土儔。
太上太極三真人,於會稽上虞山授葛仙公洞玄靈寶經,各吟一頌。
太上太極真人頌曰:
太上太道君,出示靈寶篇。高妙難為喻,猶彼玄中玄。
自然十方土,共仰無上僊。大乎洞虛經,安坐朝諸天。
上寶紫微臺,下藏諸名山。煥爛龍鳳文,戢耀在其間。
妙哉太上道,無為常自然。王侯及凡庶,所貴唯貴賢。
宿命有福慶,卓拔在昔緣。法師轉相授,寶信劫數年。
廣心度一切,大福報爾身。供養必得道,奉行成至真。
大道無彼我,傳當得至人。
太上玄一第一真人頌曰:
眾妙出洞真,煥爛耀太清。奉者號仙人,體元永長生。
逍遙戲玄虛,宮殿羅其形。蒨璨七寶林,晃朗日月精。
龍麟交橫馳,鳳凰翔悲嗚。太上治紫臺,眾真誦洞經。
捻香稽首禮,旋行繞宮城。三周歸高座,道王為應聲。
人主弘至道,天下普安寧。
太上玄一第二真人頌曰:
虛無常自然,強名字大道。𨩉邈無遷際,眾妙歸靈寶。
閉目存至真,精思降十老。升仙永無為,靈顏常妙好。
渴飲玉池醴,飢食金花草。净世度八難,濟世諸苦惱。
太上玄一第三真人頌曰:
妙哉靈寶經,太上自然書。奉者致得道,號世降真來。
受命宣道教,真為超俗才。事畢升神仙,官殿治玄臺。
時降崑崙山,逍遙憩蓬萊。
正一真人無上三天法師張天師頌曰:
靈寶及大洞,至真道經王。唯有五千文,高妙無等雙。
奉行致飛仙,玄居治虛空。侍衛太上臺,逍遙紫微官。
萬劫猶電頃,長存永無窮。道服已備足,豁落自冥通。
幽昧日不知,安坐睹十方。
禮經三首咒
真人曰:訣云侍經仙童玉女聞此咒,皆歡悅而佑兆身也。是大經悉用此咒而禮拜矣。若直心禮經者,亦心咒其文,乃上仙祕之乎。
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七情,念道遣所慾。
淡薄正氣停,蕭然神靜默。天魔並敬讓,世世享大福。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其願,縹緲入大乘。
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鍊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
超度三界難,地府五苦解。悉皈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太極左仙公葛真人,諱玄,字孝先,於天台山授弟子鄭思遠、竺法蘭、道微、吳時先主孫權。後思遠於馬跡山中,授葛洪。洪乃葛仙公之從孫,號抱樸子,著內外書典。鄭君於時說仙師仙公告曰:我所授上清三洞太真道經,吾去世之日,一通付名山洞臺,一通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門子弟,世世錄傳。至人若但務吾經,馳騁世業,則不堪任錄傳,可悉付名山五嶽,不可輕傳非其人也。有其人者,宜傳之,勿閉天道也。
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
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