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玄女經第三十四篇 落辭 注譯

玄女經四十九章第三十四篇 落辭

世有人,元之別,差之性也。有高低,能伏藏,有參次,難齊也。欲不同,含念而起,故爭抗皆起也。論言之始也。

山有月,月持山,吾不出,莫能識,言其他之相,曰山有缺,曰山有障,曰山有戾,眾皆思,可也是也。角不苟,視不同,至修之,匯數人,圖而改,終意會矣。

執數載,觀山山不語,曰山戾,觀山缺,言極而發,可也,是也。苟不同也,何解?

復匯數人,圖而改。終意會也。執極載,非能滿之,眾皆棄。山然山,人然人也。娛?殘也,眾人皆然也。

有落辭,山吾心,吾心山,他山自有他心在,何論吾心山不平。元不平,山何齊,眾路否,何等安之。山歸山,人歸人,心歸心。

第三十四篇  落辭

原文

世有人,元之別,差之性也。有高低,能伏藏,有參次,難齊也。欲不同,含念而起,故爭抗皆起也。論言之始也。

釋譯

世人,因元神不同,故性情不一。高低差別很大,參差不齊,根本不可能一樣。每個人慾望不同,想法不一,爭吵對抗就發生。這也是死亡的源頭。

原文

山有月,月持山,吾不出,莫能識,言其他之相,曰山有缺,曰山有障,曰山有戾,衆皆思。可也是也。

釋譯

月亮高高地掛在山上,陰晴圓缺地變化著。我身在山中看不到山的全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看到月亮不停變化,山民不能理解。有人說山有缺點,有人說山上有魔,有人說山有戾氣,百姓都在想到底誰是對的。其實仔細想想,誰都有道理。

原文

角不苟,視不同。至修之,匯數人,圖而改,終意會矣。

釋譯

角度不同,視野就不同,個人想法自然也不同。後來大家集中很多人,去整修大山,敲敲改改,終於修到大家都滿意。

原文

執數載,觀山山不語,曰山戾,觀山缺,言極而發,可也,是也。苟不同也,何解?復匯數人,圖而改。終意會也。

釋譯

過了很久,新一代山民看山又不順眼,說山有戾氣、 有缺點。雖然先人修過,但現在大家都不滿意。山民們議論很久, 決定再次行動。復而修之,又是一番改造,終於弄到大家都滿意。

原文

執極載,非能滿之,衆皆棄。山然山,人然人也。娛?殘也,衆人皆然也。

釋譯

又過了些年,大家又看這山不順眼,怎麼辦?這回大家不改造了,直接說是這山不行,風水不好,於是大家決定放棄此山,搬家。可本質上,山還是山,人還是人。

原文

有落辭,山吾心,吾心山,他山自有他心在,何論吾心山不平。元不平,山何齊,衆路否,何等安之。山歸山,人歸人,心歸心。

釋譯

同樣一座山,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我心中的山是一個樣子,別人看到的山自然有他心中山的樣子。每個人內心的山都是不一樣的,憑什麼說我眼中的山不好呢。元神不一樣,山又怎麼可能一樣。大家走的路不一樣,如何能安定呢。所以要山歸山,人歸人,心歸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