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玄女經第十四篇 洛趄 注譯

玄女經四十九章第十四篇 洛趄

道者擇恒莫能興踔也,識者淡薄,動之心也。立飄寧心,莫若立心而寧。天極無限,人極有限。故為棄難充哉。持者以大而恒之,持小而通之。概難識者以盈,無有終也。至若無水而空悸,愛莫能充。玄浮倒置,始空哉。月隨日影,安矣。君馨緣識靈而通元矣,元通則至汀滲哉。

識鹿食之,多有多之。少有潰之,心生戾之。腹者盤之,安幾餐之?故而盈之,無矣。尚為之為,至餘而立。太玄之一,持行而變。莫可執也。

夫!盡得天時,會於精滲,之恒也。盡聚一而散二,何歎哉!然,機不識相,莫能明保。容顏積深,愛能穢則長生也。然,夫!不能識其機,潰瘍之論也。亦論之論何謂於理也。立眾難,歸平息。餘之絕,浮淡。未始於天相而絕哉!識進之進,進不能退。物有極而人有汀也。玄機也,勿識矣。靈出矣,終成。

第十四篇  洛趄

洛趄是得失的意思,就是得失經。改變的是命,不改變的也是命。誰能改變真正命運。再說它本來是什麼樣的,自己又如何知道。既然沒發生就不是它的命運。又何談改變?人能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心態才是命運。您永遠不可能改變命運,但可以改變自己。其實這是玄女經談的主旨。命運不可能改變,因爲能改的也在自己命運本身之中,何來改變一說呢。所謂的改變命運,不過是改變自己的心態罷了。

原文

道者擇恆莫能興踔也,識者淡薄,動之心也。

釋譯

道的轉變是人類無法改變的,人只能改變自己心態去適應。

 

原文

立飄寧心,莫若立心而寧。天極無限,人極有限。故爲棄難充哉。

釋譯

看到一些不平的事而去修心,不如心本來就是靜的。天是無限的,包括萬物變化。而人是有限的,所以必須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更多東西。不停地想得到,就如往裝滿水的杯子裡倒水一樣。這不是有得必有失,是指人的潛力、記憶、力量都是有限的,而天地是無限的。所以,要想得到,必須先學會放棄。如果不出只進,那就無法承受。

 

原文

持者以大而恆之,持小而通之。概難識者以盈,無有終也。至若無水而空悸,愛莫能充。玄浮倒置,始空哉。月隨日影,安矣。

釋譯

修爲就是爲更好地擴大容量。還有種境界是雖然容量小,但注意流通,懂得取捨,也是可行的。大凡不知道放手,不懂得更新的人,都不會有好結果。

杯子只要裝過水,就算把水倒掉,還是會有水滴留在杯底。人也一樣,經歷過的事,多多少少會在大腦中留下印象。

玄浮倒置,始空哉,只把水倒光沒有用,要把杯子倒過來空乾,隨著時間流逝,才真正乾了。意思是指,把事情倒過來想,就通了。可惜人的修爲很難放下。

修道的說以錢養道,修釋氏的說要香火。

 

原文

君馨緣識靈而通元矣,元通則至汀滲哉。

釋譯

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人就會元神興旺。元神通達,才能明白更多。杯子更大,就可以放更多東西。

劉伯溫當年曾把注譯數月的子平術扔了。師父問,您不可惜嗎。他說:「我若不如此,又如何得法門之玄妙」。把以前的知識丟了,「玄浮倒置,始空哉」,看到沒,您光把水倒光沒用,要把杯子倒過來,空乾了,才是完全丟掉。

 

原文

識鹿食之,多有多之。少有潰之,心生戾之。腹者盤之,安幾餐之?故而盈之,無矣。尚爲之爲,至餘而立。

釋譯

人們認識到鹿可以當食物,就去獵取來食用,多多益善。如果收穫少了,人就生氣,發誓要多大幾隻鹿。而人的肚子不過一點點大,一次獵取太多也吃不完。因爲獵取太多鹿,後來沒有鹿了,庫存的鹿肉也壞了。沒有鹿,您吃什麼呢?

真正取自己需要的就夠了。人就那麼點胃,能吃得了多少呢?死了也就占那麼點地方,又如何占據天下所有的土地?

 

原文

太玄之一,持行而變。莫可執也。

釋譯

真正的上古真理,要根據合理的變化而變化,不是執著可以改變的。

其實,細學,經文要比命理法術有意義得多。莊子本來就是黃派的。命理也好,法術也好,都是爲渡人濟世才產生的。而經文,是爲培養濟世助人心態的自我法術。人之自救,勝於法術十倍。法術不過是外功罷了。某人犯罪了,找解脫,天天讀經,以爲這樣心理就平衡。看華夏香火盛,實則多求私利。又有幾人爲我中華。

真正能改變自己的是元神的力量,而元神的力量來自天地間正氣的修持。道理莫不如此,自己修好就夠了。

 

原文

夫!盡得天時,會於精滲,之恆也。盡聚一而散二,何嘆哉!

釋譯

天下衆人都是受天之所生出來的,會於精滲,是指人是天地間的精華所成,是平等的。一樣東西得到多了,另一樣就會減少,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所以盲人聽力好,瞎子觸覺靈敏。

 

原文

然,機不識相,莫能明保。

釋譯

但是,時機不會隨著個人的意志走的。莫能明保是指不可能按自己的意志,但人往往識不破這些。常有人說改天換地、改變命運,真是可笑。人能改變的只可能是自己的心態,其他什麼都改不了的。

 

原文

容顏積深,愛能穢則長生也。

釋譯

太美好的東西,往往會散發不好的東西。不要以爲這不正常,天地之所以這樣,才能長生。比如說您考上了哈彿,家裡很高興,但您的同學不高興,心理不平衡,這是正常。自己升官,哥哥不高興,因爲他沒升官,一樣的道理。

 

原文

然,夫!不能識其機,潰瘍之論也。亦論之論,何謂於理也。

釋譯

是啊!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一旦發生突然變化,思想崩潰。有人自殺,有人跳樓。

說道理的道理,表面上是理,實際上是道。因爲天地間存在這種相生相剋。如果沒有壞,哪能有好。這不是陰陽之理,是演化之理。

 

原文

立衆難,歸平息。餘之絕,浮淡。未始於天相而絕哉!

釋譯

如果能看破世間難題,自然會平和,而不是一直憤憤不平。自己之所以想不明白,是因爲太浮躁,不去求道,只問理。這些不過是萬物幻變之常理,人卻不明白。

試想,天下有多少人看明白得失。有人公務員沒考上,抱怨哭泣。實際上沒得到這個,可以得到其他的。

 

原文

識進之進,進不能退。物有極而人有汀也,玄機也,勿識矣。靈出矣,終成。

釋譯

只知道進步進步,卻不知道進步也要退步。萬物發展要盤旋而上。人也要進進退退,最終才能上到更高的層次。玄機其實很簡單,世人看不到。不僅僅要學,最重要是用心感受。

靈感來自冷靜的地方,進退之理是這樣。企業發展其實也一樣,沒有一個企業會永遠常青,都是下後再上,上後再下,人也一樣。所謂玄法,玄功,其實並不難,用心去感覺,就能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