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玄女經第十五篇 憫海 注譯

玄女經四十九章第十五篇 憫海

憫,天之濁也。妖,人之戾也。古有五冶,透之莫馨,總為神之道矣。貴有明基,識之相,慧之妖。貴者莫明,其慧附,喚妖也。聖莫不能言,天機也。意無心而無言之。世人謂之怪哉。曰,妖也。喻喻然不能拔也。眾仙出矣。混混其其莫可興。愚笑靨。孰不然,世靜之道,至理安然。雲霄人消,顯器顯程,許已之相,之越可懼也!道之邪出矣。

憫海之暗,非人可喻。太一之芒,無極而透。守一而定,愛莫擒也。寂然識之,天之逍哉。

神者,意燧中。魔者心及中。妖者懼中。世所不滅,塵塵相限中。限限生機,其論也。

第十五篇  憫海

憫海是指妖邪的意思,是天上的一顆星。

原文

憫,天之濁也。妖,人之戾也。古有五冶,透之莫馨,總為神之道矣。

釋譯

憫海是天上的濁氣所聚。妖邪之事,是人的戾氣所生。在上古時代,人看到奇怪而又無法解釋的東西,都稱之為神明。

原文

貴有明基,識之相,慧之妖。貴者莫明,其慧附,喚妖也。聖莫不能言,天機也。

釋譯

幸好有個明白人,說這是普通現象,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時,就認為這是常事。突然有一天,這個智者遇到不明白的事。由於之前說這是普通現象,後來又不能解釋。怎麼辦?聖人解釋不了,就說這是天機,不能說。

原文

意無心而無言之。世人謂之怪哉。曰:妖也。喻喻然不能拔也。眾仙出矣。混混其其莫可興。愚笑靨。

釋譯

聖人不去說這事,因為他自己沒想明白。世上哪能全是聖人,有人就說,這是妖怪啊。世人想辦法對付妖怪,於是對付妖怪的人就成了神仙。可笑至極。

原文

孰不然,世靜之道,至理安然。

釋譯

卻不知道,至靜之道,皆是情理之中。這是很普通的事。

原文

雲霄人消,顯器顯程,許己之相,之越可懼也!

釋譯

隨時雲來雲去,時光飛馳,越想不明白就越神奇,這妖怪的力量也越來越大。實際上,人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對未來世界的無限遐想,無際編造故事來嚇自己罷了。

(記得前面神魔一家說的,因為自己內心懼怕,鬼靈就發動,所以,自己就無限編造故事。害怕,是鬼靈給自己幻想,所以就見到傳說中的鬼。)

原文

道之邪出矣。

釋譯

天道中真正的邪氣就出來了,這才是真正的妖怪。越來越害怕妖怪,這妖怪終於把自己的恐懼嚇出來。這個妖怪就是指:對未發生事物的恐懼。

原文

憫海之暗,非人可喻。太一之芒,無極而透。守一而定,愛莫擒也。寂然識之,天之逍哉。

釋譯

天上妖星的晦暗程度,人類無法想像的。太一星的無極之光,也無法參悟。守著自己平靜的心,就不會害怕這些。如果能明白這個,日日逍遙。

原文

神者,意燧中。魔者心及中。妖者懼中。

釋譯

神仙是活在助人中的,魔是依靠心中的欲望而活,妖怪是活在人對未來的無限畏懼中。

原文

世所不滅,塵塵相限中。限限生機,其論也。

釋譯

世界之所以不消失,是因為萬物在轉化。同樣,人死了也不會消失。人的思想、意志,都活在天地間,或存在,或轉化,永遠都存在。物質轉換定律,所以萬物是相互轉化的。

在相互轉換過程中,生機就出來。所以,論妖之事,不過是轉化過程。都是過程,不是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