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女經第七篇魔元注釋
玄女經四十九章第七篇魔元
原文
魔者,生之對立也。萬物之然也。
釋譯
魔是代表死的,這個是天道,無法改變,並不是所謂的壞,其實,所謂好壞,不過是人主觀的看法。
原文
谷膻中限,魔之處也。嘻者,動也。瞎者,妨也。
釋譯
魔元在人的膻中穴與丹田穴之間的位置流動,人的欲望都來自魔性。一旦達成所願,人就會高興,膻中與丹田部位會舒服。達不成願望,人就不高興,那部位就不舒服。
原文
成道之處,未分也。修之持,恒也。
釋譯
這是正常現象,是魔宮所然,並不是壞事。修持就是把握這個度,達到平衡。
修之持,恒也,魔元經說的是度的問題。人的奭神中,有神就一定有魔,不然就不是人了。
原文
人之等,神之消也。魔之動,神之主。魔之達也,神之明也。
釋譯
如果修的是人道,那神魔平等是合理的。如果修的是神道,那神大於魔。魔是自己主動的,神元卻是主動的自己,不同的。魔性目的是達到,神性目的是幫別人達到,人是神魔各占一半。
魔之動,神之主。人看到一個美女十分漂亮,想入非非,這便是魔。美女突然暈倒在地,您用人工呼吸救了她,沒有乘人之危。美女感激您,您這麼做只是為了救人,沒別的意思,這就是神性的克制。想占人家便宜,是魔欲主動出來,不能乘人之危,是神性出來克制。所以,魔要靠神來壓制消磨。而神性,又來自自己的濟世助人之心。
原文
世之相也,神魔共淡也。天之道也,恒也。魔之度,極之消也。
釋譯
世間萬相要神魔共同完成。天道談的是平衡。所以,魔元存在天地間,但也要有度。在正常情況下,是合理的。同理,如果一味求神元興旺而對世界沒付出,也是不平衡的。
世之相也,神魔共淡也,人不可能把魔全部消滅掉,因為沒了魔主死,人就不能生。
同樣,濟世助人也是自然而為之。
原文
修之,未謂之空也。限也,理也,度也。
釋譯
修行並不是看空這些,如果看空了,修為永遠不會前進。限制魔元發展,又讓它合理生存,凡事講求個度。
原文
連生之理至於噗也,幻滅之理至於台也。
釋譯
生生之理,是因為萬事在變化;滅絕之理,在於萬物要順道走。凡事有個度,神魔如此,救人也如此,隨心自然就好。您是誠於人,還是誠於心,誠於救人還是誠於自己的虛榮心,這個要自己把握。
為什麼要順道?不順道,人的生命就要終結。因為人與天地同五行,人之變化亦是天地之變化。天相、地相、人相,人相為尊。所謂天地變化,都是因為人變化而引起的。
原文
尚書天地氣,醒目觀魔星,利也。勿以己約,勿以欲約。靈台消,天際亂,何苦哉。
釋譯
看到天地之變,冷靜對待魔性和它在天地間發生的作用,是件好事情。不要讓欲望與自己的虛榮心吞沒自己。靈性被吞沒了,自己的天地就亂了。這是何苦呢。
原文
吾以平心,識心,天心觀共變,不以己心唉其成。去如龍蟠勢,收若煙雨消。此為境界也。有心不齊,難束也,難縛矣,君何絆?吾以神元觀其勝,吾以功元歎其妙也。
釋譯
用平常心看它、讀它,用世外心看它變化,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評判事物發展。哪怕它來如急風驟雨,也要心如靜湖去面對。可是有時候實在是忍受不了,管不住自己,怎麼辦呢?用助人心去看淡它,用神元去消磨它就好了。
魔元經講求的是一個度。修持有度。何謂度?平常心為度。限也,理也,限制魔元發展,又讓它合理發展,也是度。修神要有度,限魔也要有度。因為您是人,是元神,神魔都要有。
纖塵不染,萬物不占。無論是瞭解神魔,修神魔,掌握神魔度,都要行濟世助人之道。不論天地人神鬼妖魔,功德心是根本,也是修持的關鍵。沒有這個,自己不會有什麼修為的。所謂的迂腐者,並不是什麼笨蛋,而是不明白這些道理之人,天天鑽牛角尖,躲在自己的圈子裡,這是自私,所以迂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