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經原文與注譯02.07.2003元始道長
原文:葬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夫!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與形順者,吉。勢與形逆者,凶。勢凶形吉,百福希一。勢吉形凶,禍不旋日。千尺之勢,宛委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散於地中。經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注譯
葬山的方法,即陰陽宅的選址(點穴),佈局、排(放)水、定吉向,其中包括格龍、乘氣、消砂、納水、開山立向、坐穴分金及規劃、建築設計等,以察勢最難,其次是觀形,方術即理氣則比較容易。什麼稱做勢和形呢?勢與形,統稱為形勢,也稱為巒頭。方,即理氣。形勢就稱為形法,理氣亦稱理法。勢是生氣的發生發展運動變化的跡象,是動態。形是生氣的靜態,靜止的現象稱為形。例如為龍的奔騰,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就屬於勢。朝應峰砂的尖齊高聳,方圓秀麗,穴的乳鉗窩突就屬於形。在本節以遠方來的稱為勢,近處結的稱為形。凡是從遠方來的動態勢,與近處生氣靜止所結的靜態的形是順的,即是說什麼來勢,就應該結什麼形,如來龍從天而降,生氣旺盛,則形如龍腹,勢與形相適應,是謂勢與形順者,主吉。凡屬勢與形不相適應的,例如來龍從天而降為萬馬奔騰的勢,而穴位明堂狹小,超蜂朝水不秀,勢與形兩不相適應,是謂勢與形逆,則主凶。若勢凶形吉,主福不多;勢吉形凶,災禍立至。由此看來,勢與形要相適應,而且形比勢要重要一些。如果屈曲委婉之勢立即勢止結穴,而明堂狹小,沒有秀峰吉水,就屬於外氣無以聚內氣,內氣也就會散於地中。這樣的穴位,經書說是不蓄氣的穴位,是腐骨之葬。
原文:上地之山,若伏若連,若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馬之馳,其來若奔,其止若屍。若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膳而潔齋。若橐之鼓,若器之貯,若龍若鸞,或騰或盤,禽伏獸蹲,若萬乘之尊也。
注譯
如果是上地的山,其來龍氣勢磅礴,卻似隱伏不見,行龍好像中止,而又綿延相連。其起祖原自天,很高很高,行龍一起一伏如水波一樣,而其勢如同跑馬,勇往直前,在靜止的時候,如同死屍,一動也不動。其過峽束氣,中間如燕息的細小。其展氣起峰像懷有萬寶的龐大,之玄靈活秀麗,好像具有萬膳潔齋一樣。總之,龍的來,要如龍鸞之玄屈曲,或彎環盤踞,或飛翔高聳。龍的到頭靜止,如同禽伏獸蹲一樣,像有帝王的威嚴。
注:如此擇意,令人費解何龍、何勢或何形也。
原文: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宛委自復,回環重複,若踞而候也,若攬而有也。欲進而卻,欲止而深,來積止聚,沖陰和陽。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經曰:形止氣蓄,化生萬物,為上地也。
注譯
地勢,是指平地龍,即支龍的趨勢。山勢,是指山地龍,即隴龍的趨勢。平地龍的趨勢是看地表面的脈絡,所謂脈原一線,即草蛇灰線。山地龍的趨勢是看山脊石骨的走向。好像蛇行走一樣,爬向東西又趨向南北,又復直行,又再回環。彷彿蹲在那裡要等候什麼,又好似抱攬著什麼東西。又好似欲進而欲退,欲靜止卻又深來。行龍像這樣的積止又聚集,陽氣和陰氣既鬥爭又統一,即九六沖和的變化。土是厚的,水又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這樣的來龍,其貴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如萬金。所以經書說:這樣形止而氣蓄的形勢,就可以化生萬物,稱為上地。
原文:地貴平夷,土貴有支。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鐘。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復終始,法葬其中,永吉無凶。
注譯
本節所說土地,土,是指隴龍,即高山龍;地,是指支龍,即平地龍。平地龍,以平坦的大地為貴。山地龍,以分支多為貴。無論是隴龍或支龍,分支以後的生氣,都是從分支的地方,另起的生氣。分支龍的終點,生氣也隨之而終。觀隴龍或支龍開嶂分支的方法,為察其行勢,束氣時要隱隱,即微小得好似看不見;展氣時,要隆隆龐大。要之玄屈曲,微妙玄通。這樣的龍脈必定是吉龍脈。經書說:平地龍有吉氣的是平原隨土而起脈,隴龍的分支有止氣,其水是隨支比肩而來,交會於龍終之前而止。來龍的勢一起一伏,回復始終,而與形順是葬於龍盡氣鐘之處,就永吉無凶的。
原文:夫!重岡疊阜,群隴眾支,當擇起特。大則特小,小則特大。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注譯
在重重峰巒,疊疊岡阜的地方,群龍眾支會聚於明堂,選址點穴當區別其特殊的龍脈。如眾龍眾支都很大,則選取小的,群龍眾支都是細小秀麗,則選取大的。參差不齊的形和險惡的勢,而且來龍穴(主)和水口、朝應的峰砂(客)都是同樣的險惡雜勢,決不可以葬。
原文:夫!支欲伏於地中,壟欲峙於地上。支隴之止,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巔,隴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隴如腳。形勢不經,氣脫如逐。
注譯
若是支龍在地中伏行,而隴龍在地上屹立高聳,無論是支龍或隴龍的勢止氣鐘,其明堂平坦如掌,就可以選制址或點穴。所以經書說:平地龍要葬在高處,而山地龍必須葬在山麓。因此,平地龍選址點穴在頭上,而山地龍選址點穴要點在山腳下。否則,葬法不合度,即山地龍若葬在最高處,平地龍若葬在低處,那就要脫氣,即擴散生氣。
原文:夫!人之葬,蓋亦難矣。支壟之辨,眩目惑心,禍福之差,侯虜有間。
注譯
其意以尋穴之難,雖差之毫釐,遠之千里也。
原文:山者,勢險而有也,法葬其所會。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審其所廢,擇其所相,避其所害。淺以乘之,深以取之,辟以通之,闔以固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外藏八風,內秘五行,天光下臨,地德上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以君子奪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功奪造化。
注譯
本節總論葬法。山,指來龍。來龍的龍勢若險要,必定有吉穴。葬法是葬其所會。即群龍眾支會聚之所。要乘生氣必須要原其所始,即是從隨龍水的源頭,來龍起祖的祖山起。乘其所止,即是選址點穴在龍盡氣鐘而諸水會聚之處。審其所廢,即審察來龍是否為斷山、石山、童山等,明堂朝水朝峰是否有煞水峰等。擇其所相,即審擇來龍勢是否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穴場龍虎是否跡乎岡阜龍盤虎踞,朱雀水是否曲屈彎環悠揚清澈,朱雀峰是否尖圓高聳方圓秀麗等。避其所害,如理氣方面的消砂納水,形法方面的植樹造林等。坦夷宜淺,涸燥宜深,以乘生氣。對閉塞而遲緩的生氣要使之暢通,如穴場周圍是土而井底是石,當培土以通生氣。對於總合聚集的生氣要穩固以防其擴散。對外防止四面八方生氣噫而成風(外藏八風),對內要秘合五行。如此的乘金相水,即金水自相逢,其穴土(指五土四備的土)就自然印滋棺木骸骨。對上應天星,對下合地德,使九六沖和而不乾不濕、不高不低、不寒不熱,而含金木水火土的五土(即所有元素)四季具備。因此,君子奪神功改天命,即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全憑目力的作用,工力的周全,以趨全美而避缺陷,增高益下,其中的微妙全在術者智力,按照上述規律類推,靈活運用,玄通陰陽,乘好生氣,自然就功奪造化。
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