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內外經05.29.2012元始道長
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經典,也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屬於洞玄部。現傳黃庭經有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黃庭中景玉經三種,因中經出現較晚,可以暫置不論,書中認為人體各處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三丹田的理論。介紹許多存思觀想的方法。關於內外經的作者、成書年代及其相互關係,向來有多種說法。
黃庭經歷史
在黃帝經考曾作詳細考證,認為魏晉之際,民間已有私藏七言韻語體黃庭草本。大約在晉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女道士魏華存得到這個黃庭草本並加以注述;或有道士口授,華存筆錄而寫成定本黃庭內景玉經。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年),魏華存去世,黃庭外景經約在這前後問世,它是在內經的基礎上撰寫而成的,作者不祥。這是主張內經在外經之前出現。歷史上也有人認為內經在外經之後出現的,如歐陽修等。
內經與外經兩者的關係
內經與外經旨意相通,這點是無疑問的。歷來校注本經的較多,今所見最早注本為唐玄宗時隱士白履忠(號梁丘子)注的,收入雲笈七籤和修真十書,另有胡?、歐陽修、劉處玄、蔣慎修等都注過黃庭經,而清人董德寧黃庭經髮微較曉暢易懂,陳攖寧黃庭經講義分類詮釋,解難釋晦。據雲笈七籤本,內景經共三十六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為標題,正文計416句,2912字;外景經分上中下三部,計98句,686字。別本與此大略相同。經名黃庭一辭的含義,有不同的解釋。正統道藏梁丘子注序:「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
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諭,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即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王明黃庭經考‧釋題說:「按黃庭三宮,上宮腦中,中宮心中,下宮脾中,黃為中央之色,庭為四方之中,並具中義。內景者,含氣養精,內視神象:似義取雙關。」陳攖寧認為庭乃階前空地,故黃庭表示中空的意思,對人體而言就是臍內空處。總而言之,黃是中央之色(根據五行說: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土色為黃,故黃為中央之色),庭指四方之中,或指階前空地,「黃庭」即喻指道家內修功夫的中空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