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道家文化才是帝王之術

道家文化才是帝王之術04.19.2015元始道長

道家概念從最確切的史料而言,指得是先秦兩漢盛行的黃老道派,作為最具有齊國特色的政治理論,主張修身治國的稷下黃老之學曾兩度成為顯學,戰國中後期曾是田齊政權的官方學術,西漢初年特別是文帝、景帝時期,曾一度成為西漢的主流意識形態,對田齊政治和西漢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

萬物變化之道而立論,認為化之不間,如環之無窮,皆出之於道,而以虛無為體。司馬談論六家要旨第一次論證道家內涵,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

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並且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論述老子和道家時,別出心裁地列舉出自己家族的族譜傳承,暗示司馬氏史官家族和老子道派以及黃老道家有一定程度的學術傳承。因此後來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也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

所謂的人君南面之術,就是道家學者從黃帝時代和老子道派傳承下來的帝王修身治國術,也就是莊子道派和黃老道家說的內聖外王之道,大人物深入研究卻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密輕易示人。

秦國統一華夏之前,丞相呂不韋曾經組織人員編撰呂氏春秋,此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思想學說,顯然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後的執政綱領。但後來上位的秦始皇卻選擇從黃老道家演變出來的法家集權制度,並在統一中國後不久焚書坑儒,使包括黃老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西漢王朝建立後,由於長期戰亂的生產破壞,在反思秦統治思想的基礎上,官方選擇黃老道家作為修身治國思想,休養生息以藏富於民,精簡政令以穩健發展,造就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繁榮盛世。

闞澤記載漢景帝「以黃子老子義體尤深,改子為經,始立道學」,黃老之書升格為經,在漢武帝尊六經之前,漢代人也因此把黃老道學稱為人君南面之術。尤其是主張修身治國的黃老道家,在先秦時代首先提出法、術、勢、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學術擺脫理想主義的窠臼,開始走上現實主義的道路。在此基礎上,黃老道家又提出道生法的主張,不但解決法律本身合法性的問題,還為道家治世安邦開闢法治道路。另外,黃老道家還提出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勞、清靜無為、因俗簡禮、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刑德並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張,集中表現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學的精華。

漢代學者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記載,到漢朝時期,道家共有「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雖然比儒家五十家少了十三家,但又比儒家的八百三十六篇多了一百五十七篇,而且漢書藝文志記載的道家書籍,多是依託上古聖君名相,討論治國安邦之道的,比起儒家可以說入世更深更近,只是後來漢武帝獨尊儒術扶植儒家政治勢力,打倒信奉黃老道家的竇太后和淮南王等官方反對勢力,入世的黃老道家才逐漸衰敗,人才大量流失,著作大多亡佚(漢書藝文志記載的道家書籍留存至今的不到15%),到魏晉玄學興起,老莊道派取代黃老道家成為道家正統,加上東漢末期的天師道教(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等以善道而教化,曾經多次作亂被官軍鎮壓招安)出世的做法,才讓後世許多人誤認為道家不問世事只求隱逸出世的。

從黃老道家治國的實踐經驗來看,不管是齊威王治下的齊國還是呂不韋執政時期的秦國,以及後來的西漢文景之治,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即使在漢武帝以後,儒家思想在形式上取代黃老道家成為官方指導思想後,黃老道家的治國思想並沒有完全消失。大多數時候,王朝統治者就像漢宣帝所說的那樣,是霸王道雜用之,有時是外儒內法,有時是外飾儒術,內用黃老

每當君主皇權受到主客觀歷史條件的部分限制時,黃老道家就會在政治社會上復活,並帶來經濟文化上的繁榮。中國歷史上的許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注解過道德經,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兩宋時期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今天改革開放的成就,都與黃老道家思想有密切關係,因此歷史上和民眾中有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的概括說法。另外老莊道派和楊朱學派對中國傳統政治也有影響,他們代表著政治上的隱逸和出世傾向,使中國知識份子形成一種政治生活上「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曠達態度。

總而言之,與很多人的想像不同,道家治國並不是一句空話。修道之要,唯在師無志虛無心合道以神使形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一有無,一死生,一情性,一內外,無實無虛可與道俱。如此則得天地之綱,知陰陽之房,蛻五行,脫三光,召陰陽,役五行,乃至別構天地,重作日月,無所不化。其論帝王之道,以道德仁義為本,認為五常之道皆出於。君有奇智,則天下不臣,有賞罰之教邪道進,有親疏之分則小人入。唯行仁義中正,能無憂無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