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坐標系07.13.2013元始道長
地平坐標系、黃道坐標系、赤道坐標系
人們進行恒星觀測,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確定天體在天球上的準確位置,這個基本要求導致一系列座標體系的產生。在古代中國,主要的球面坐標系統有地平座標、黃道座標和赤道座標,其中地平坐標系統產生最早,也最為直觀,而赤道坐標系統,則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傳統中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一、地平座標
地平座標是以天頂、地平圈、四方點和子午圈為基礎而建立的,它的兩個座標分量是地平高度和地平方位。地平座標以觀測者為原點,直觀地表達觀測者所在地的上下與四方。
觀測天象是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工作,因為中國地處北半球,傳統的觀象授時方法,重點便是觀測南中天的恒星,因此坐北朝南便漸漸成為古代君王用事的習慣方向。在這種由觀象授時所決定的人文傳統中,君王所處的北方,便應合天上北極所象徵的天帝所在的方位,所以北方理所當然地成為方位的起點。
河圖天一生水的一,十二地支的子,一歲起始的冬至,古代冬至起始所在的星宿,牛宿,都是從正北開始,順時針從北到東、到南、到西,最後再回到北,開始下一個循環週期。
中國古代比較講究的建築或房屋,坐向都是坐北朝南,如此,進門對著的北方,一般便作為祖宗牌位。平時有重要集會,這裡也是最高長輩坐的方位,表示最尊貴。
除了人文意義上的尊卑之意,還有陰陽原理。向南能吸取更多天之陽氣,向陽則生。夏天植物瓜果最為繁茂,是因為夏季陽氣足。植物的根或枝葉,向南的一面相對更繁茂,也是因為向南吸收更多陽氣。
地平坐標系應用非常廣,天文儀器中的圭表、地平日晷,也是地平座標的應用。
二、黃道座標
中國古代的黃道坐標系統來源於古人對於太陽視運動軌跡的認識。太陽的視運動相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而言,每天呈現為在恒星背景中向東移動約一度的角距離,一年大致行移一圈。太陽在天球上的這個周年視運動軌跡就是黃道。雖然這種觀測行為歷史非常悠久,但最早,先民沒有把這條軌道定義為黃道,而是規定二十八個星宿,並把星宿視為日月舍。很多人認為古代沒有黃道概念,沒有黃道座標,這種看法本身值得商榷。
三、赤道坐標
天球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向外延伸,並與天球相交所形成的大圓。中國的赤道坐標系統,其實是在古代二十八宿所構成的恒星座標體系的基礎上完成的,最初的二十八宿如果是基於黃赤道混合帶而建立的話,赤道座標就是對這一古老座標體系的精確化。
赤道坐標系中,標識天體的位置用去極度與入宿度兩個座標分量來表示。二十八宿中的每個宿都有一顆作為測量其他恒星的標準星,稱為距星。
中國赤道座標體系的建立,與中國古人重視觀測北極圈恒星的傳統密切相關。赤道坐標系與渾天說其實是一回事,因此也直接被稱為渾天說。在中國歷史上,赤道坐標系也是運用最廣、沿用最久的體系。
周髀算經云:「知地者智,知天者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