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郭樸在歲月的流逝裡,為後人作葬經,對祖墳、祭祀、宗祠的關係給出了諄諄教導:「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指出祖先如何乘生氣、行地中、生萬物、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的運作過程。指出祖先對後人的影響如銅山西崩而靈鐘東應一般。
葬經:「蓋生者。氣之聚凝。結成者。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大意是說生者,本是氣的聚凝,後結成骨肉,死者是以散發場來庇護和福蔭他們的後生。
上古時期四季都有祭祀,後代沒辦法遵守祖先規制,又把這些活動藏在節日裡。
春祭:春季白天,太陽運行到室宿;黃昏,參星出現在天空正中。拂曉時,尾星出現在天空的正中。太陽的運而四季配五行。春配以木行,萬物復甦以樹木發芽為先導,萬物之始,聲音以角音為主。
夏祭:月令說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陽位在上,肺尊。
秋祭:秋,陰氣出,祀之於門,外陰也。秋主內,內從外始,故秋祀門。祭先肝者,肝屬木,秋今勝木,用其所勝 也。
冬祭:說文:「烝,冬祭也。」何休注曰:「烝,眾也,氣盛貌。冬萬物畢成,所薦眾多,芬芳具備,故曰烝。」冬季陽光弱而短,氣盛陽衰。
古代,逢重大節日,天子齋戒並親率三公、九卿舉行迎接、歡送典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