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黃帝四經--中華文化 三

黃帝四經--中華文化 三06.01.2010 元始道長
三、五千年華夏文明得以傳承的本原—思想意識
這裡的本原並不是表像的龍皇權加上禮儀制度的約束,而是形成這些的智慧「道思想意識」,道教稱之為神識或因果輪迴,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道德品質的正能量,因此也成就了我們一個善於思考的智慧民族。
寫到這裡再看日本就感覺日本確實比較可怕,因為他們崇尚的是武士道精神,而精神是思想意識的體現,要想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不知為何黃帝四經會到日本人那裡,也或許徐福的故事是可靠的,原本骨子裡也流著相似的崇拜,識貨,知道本書乃華夏之精華。
四書本原篇中記載,天地混沌之初,道還是太虛一氣,分不清天地,只是迷迷茫茫一片,也看不清它是黑還是白,它神妙變化,充塞著整個宇宙,精光靜靜的流灑。它沒有始因而生,存於萬物之中也沒有因由。它沒有形狀,平等普同不可描述。它是博大無比的,天不能覆蓋它,地不能容載它。無論是最小的還是最大的事物,都產生於它。它滿溢于四海之內外,在陰暗處不會黴爛,在烈火陽焰中也不會枯焦。
道是不變的,但卻在主導著萬物的變化。蟲、鳥、魚、獸等等的生存,都是道在起作用呀!任何事情,也只有順服於道的運化而運化,才有成功的可能。人們都憑藉著道生活,卻不知它的名號,人們都在遵循著道去做事,卻又看不見它的形狀。一是它的名號,這也不過是一個虛設。無是它的根,中和則是它作用的關鍵。
道是高深而不可審察的,也無法測量。它既顯明又廣大,既說不出它的名,又看不見它的形。它是獨立無二的,永不會被任何事物所改變。天地陰陽、春夏秋冬、星辰日月、上下一氣,微蟲飛舞,分別得之於道,道也不會因此增多。道堅強而不會潰敗,柔弱卻不會被轉化。它的中心精神,一般人是無法領會的,它的終極目標,一般人也難以實現。只有聖人才能在無形之道中看出有形之道,在無聲之道裡聽出有聲之道,在虛靜之道內覺出道之實在,與道合二為一、它們相互融合,周流不止。這種人可以說明白了萬物之本體。
明哲之人能觀察到宇宙的深遠之處。他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得到別人不能得到的東西。這樣的人,可以說對微妙的東西有很深的洞察力。聖人具有這種察微知末的能力,天下就會歸順他。沒有什麼好,也無所謂壞,這裡只有道心。聖王能運用它,百姓就不會感到迷惑。
聖明之主應無貪欲,讓百姓安身立命各得其所,那麼人們就不會因分配不公發生爭鬥。他能給事物以恰當的名稱,則萬物就各安其位。一個人,不要因為管治很嚴就勤勉用力,也不要因為發生動亂就變得鬆懈。道,廣大無邊,人們既然觸及了它,就不必再去追求;道,精深細微,人們既然已知其奧秘,就不必再夢想著收穫。道是不變的,能夠探知道的根本,就能以少知多,以正治畸。從而達到前可知遠古之事,後可預測將來事理的精要。只要我們持守大道,秉執法度,那麼就可以實現天下的大一統。我們觀察遠古探索道的原始,再看看我們的現在,又推之於將來,就會懂得道的本體是怎麼回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