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撫州蛤蟆神


撫州蛤蟆神07.09.2018元始道長
撫州市區文昌里正覺寺內,舊時有一座青蛙將軍殿,殿內祭祀的是蛤蟆神。金溪縣城的水門廟,更是一座專門祭祀蛙神的老廟,俗稱蛤蟆廟。其他鄉村民間,也普遍存在敬畏和愛護青蛙的傳統習俗。
撫州人為什麼形成對青蛙的崇拜?原屬道教神靈的青蛙神為何又設座在釋寺內,說來還有一個趣味故事。
傳說南宋晚期,撫州城裡有一位姓烏的秀才,勤學苦讀,過了五十歲仍然考不上功名,十分苦惱。他左思右想,認為撫州文章盛邦的風水已被破壞,原因是撫州人當時愛捉蛤蟆當菜吃。這蛤蟆的大名又叫蟾蜍,是高居天上月宮中的神靈,歷來都把中舉做官比喻為蟾宮折桂,何況蛤蟆又是多子、豐產、招財、吉祥的象徵,捉殺蛤蟆必然就破壞了當地風水,影響文運。於是他把這些道理四處宣講,勸說老百姓不要吃蛤蟆。那時候種田人生活貧苦,一年到頭難得有葷菜上飯桌,耕田耘禾時,順手捉幾隻蛤蟆改善飲食,那是很普遍的事情。有人還貪圖財利,專門捉蛤蟆賣給城裡人吃。因此,誰都不理會烏秀才的勸告,見到蛤蟆照樣捉,照樣吃。
烏秀才心裡發急,另想辦法。他鄭重其事地寫了一份呈文,親自送到衙門裡,要求官府下令禁止百姓吃蛤蟆。誰知當官的不願管這種沒油水的事,只是敷衍地貼出一張禁令在大街上,沒過幾天日曬風吹,連一片紙角都看不見了。烏秀才接著又想出個辦法,想借助釋教來教化百姓,於是又去正覺寺請道顏法師幫助。這位道顏法師俗姓黃,是得法高僧,善講釋經。他答應了烏秀才的請求,以後對信眾居士講經時,就聯繫吃蛤蟆的世事講,勸說老百姓不要殺生造孽。誰知效果也不顯著,窮百姓明裡不吃暗裡吃,城裡富人要求販子先殺死蛤蟆,自己再買回去吃,以為這樣就沒有罪孽。如此吃蛤蟆的風氣仍然刹不住。道顏法師也無可奈何,最後指引烏秀才去城外筆架山,請求一位高道幫助。
這位高道原名葛長庚,出生在海南島,有多種史料明載:「母氏夢食一物如蟾蜍,覺而分娩。」說他是蛤蟆精投胎轉世。他十六歲來龍虎山入道,改名白玉蟾,顯然是以蛤蟆神自詡,並且寫有詩句要識我儂真面目,廣寒宮裡看蟾蜍可證。白玉蟾本來出身儒門,兼通儒道釋三家知識,不久即在武夷山建立內丹派南宗門庭,四處雲遊傳道。他尤其喜愛文風熾盛、藏書豐富的撫州城鄉,往來頻繁,居留在筆架山的時間很長,與道顏法師成為好友。以往他雲遊時看見有人捉吃蛤蟆,心中本來不悅,哀歎世人愚昧無知。這回又來撫州,沿途看見種種跡象,料定將有一場災難發生。聽了烏秀才的訴請,他決定要顯露一手神奇的道術,才能震懾和教育那些吃蛤蟆的人。於是,兩人如此這般地計議了一番。
這一年天旱少雨,禾苗長到快要飽和抽穗的時候,稻田裡又出現了許許多多小蟲子,把禾苗啃得七孔八瘡。眼看大片大片的稻田就要顆粒無收,種田人急得腸斷肝碎而又沒有辦法。這時,烏秀才就四處宣講,這就是人吃蛤蟆該得到的報應,蛤蟆是吃蟲子的,人把蛤蟆吃得快絕滅了,蟲子還能不倡狂?眼下只有請蛤蟆神白玉蟾來作法,才能化解這場災難。老百姓到了這時才醒悟過來,央求烏秀才去禮請白大師來作法,法壇選定在清風門樓擬峴臺上。
到了作法這天,老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擬峴臺上下擠滿了人。但見白大師很早就到來了,一不畫符念咒,二不仗劍舞蹈,卻獨自躺在檯面上閉目鼾睡。鼻孔中的呼吸聲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就如拉風箱,氣流越來越長,聲音越來越響,最後竟像雷霆滾滾。眾人這才吃驚起來,凡人哪有這麼足的氣量,看來這大師還真有些功夫。轉眼間,又見白大師的肚皮越來越高,大得就像一個氣球。接著見他嘴巴一張,噗地吐出一口氣,隨著氣流蹦出一隻小蛤蟆。片刻間,他不斷地一呼一吐地運氣,嘴裡蹦出一隻又一隻小蛤蟆。這些小蛤蟆蹦開後,專門竄向那些吃過蛤蟆的人身上,又叫又跳。嚇得那些人驚慌失措,用手亂撲亂打,蛤蟆根本打不著,只把自己的頭臉身子打得啪啪響。有個捉殺蛤蟆最多的販子,嚇得一失足,摔到城牆下去,傷了一條腿。
鬧了一陣功夫,只見白大師一聲長嘯,那些小蛤蟆才離開人身,蹦下城牆,遊過撫河,鑽入對岸的稻田中不見了。白大師翻身站了起來,對眾人一拱手,念出四句詩偈:
臨汝城頭齁齁眠,為救百姓萬畝田。
從今要敬蛤蟆神,保汝豐產千萬年。
念罷,白玉蟾走下城牆,揚長而去。
第二天,撫州鄉下的稻田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大小蛤蟆,把那些小蟲子吃了個精光,禾苗保住了,當年還得了個好收成。老百姓受了這番教訓,從此不再吃蛤蟆而愛護它。大家還集資建了一座殿堂,為苦心勸世的烏秀才、道顏法師和白玉蟾塑像祭拜。因為當時城內沒有大道觀,殿堂就建在正覺寺內。三尊塑像既不稱為釋教的菩薩、道教的天尊、儒家的聖人,而是互相謙讓折衷統稱為將軍,顯示滅害蟲的威力!三位將軍的袍服顏色取自三人的俗姓,故而分別是白、黃、黑()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