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認識宗教

認識宗教04.30.2002元始道長
宗教在漢字語源中,宗從,表示神祗所居,古字中祗亦可作示。示還有一個意思是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說文•上部)。因此宗就有了將神祗和祖先供奉起來,進行祭祀,顯示吉凶的意思。教在說文•支部中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這樣合起來說,所謂宗教就是供奉、祭祀祖先以及占卜吉凶之教。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起初人與神之間並沒有根本的區別,人死後的靈魂一般被稱為鬼,對於部落群體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人死後就被稱為神。但無論是神鬼,都要對其進行祭祀。對於神,希望經過祭祀他們會繼續保佑部落群體;對於鬼,則經過祭祀去滿足、討好他們,希望他們的靈魂不會作祟於部落群體。禮記•禮運上說:致其敬於鬼神,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古代的神大都來源於部落中的傑出人物,例如伏羲氏是教民作結繩而為網罟,罟是網的總稱。神農氏則是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成為神的;傳說黃帝發明了衣服、房屋、舟車和弓矢,被尊為祖神,還有發明取火的燧人氏等,他們可以說,都是原始部落中傑出人物的代表,對於他們的尊崇也反映出,中國宗教意識從一開始就具有的社會現實性和宗族性。人與神之間沒有截然的界限,這是中國古代宗教的一個顯著特點。
傳說在古代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兩次絕天地通(嚴格人與神之間區別)的情況:第一次據說發生在帝顓頊的時候,他藉口古者民神不雜,而由於九黎亂德,弄到民神雜糅、民神同位,使神靈無有威嚴。於是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天地通國語•楚語下)。第二次據說發生在帝堯的時候,他是以苗民弗用靈為藉口,出兵征伐三苗,所謂報虐以威,遏絕苗民,乃命重、黎絕天地通(尚書•呂刑)。但是以後的歷史上,仍然不斷出現將俗人奉為神的事例,例如孔子的神化、對關羽的神化等。
從古代開始,人們也神化了天,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它具有人格化的意志和賞善罰惡的權能。對天的神化,呈現在吉凶占卜等祭祀活動之中,圍繞著這些活動表現出對天或天命的崇拜,詩大雅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在祭祀活動中,人們各司其職,等級森嚴,按嚴格的程式進行,祭祀活動制度化後就成為禮。

隨著對天的神聖化,也就出現了對於禮的神聖化,禮的制度規範,甚至可以成為最高的社會理想。到了殷夏的時候,神性與政治結合,開始形成了天命神權的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