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助機要語


助機要語02.11.1999元始道長
關尹子文始經曰:善去識者,變識為智。
張紫陽金丹直指曰:以事煉心,情無他用,心不留事,一靜可期。
虛靜天師心論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
白玉蟾元關顯秘論曰:無心於事,無事於心。
邱長春鳴道集曰:一念不離方寸是真空。
郝太古語錄曰:靜處煉炁,鬧處煉神。
劉赤腳開迷語錄曰:須向一針一草上,降伏其心。須要情識兩忘,漸歸於道,識是生死種子,若心上含著識,則因境生情,若內無境,則外境依何而生,外境不生,則內境不出,內外安靜。
心殺境則仙,境殺心則凡。
譚長真水雲集曰:凡人輪迴生死不停,只為有心。
德山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若一念不生,則脫離生死,所以悟人修行,割情棄愛摧強挫銳,勤於降伏,滅除眾生不善心,要見父母未生時本來面目。
劉長生語錄曰:心上通得一物,出得一物殼,通得萬物,出得萬物殼,方證虛無之道,若不能通,便處無為,名曰頑空。
無垢子清淨經注曰:聰明上士,猛然省悟,全身放下,如父母未生前相似,一無所著,心源自然清淨,真性自然顯煥。
王重陽全真集曰:凡降心之道,若湛然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杏杏冥冥,不內不外,無絲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隨境生心,顛倒尋頭覓尾,此名亂心,敗壞道德,損失性命,不可縱也,行住坐臥,常勤降伏,聞見覺知,此為病矣,理性如調琴,緊則有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則琴可矣。又如鑄劍,鋼多則折,錫多則卷,鋼錫得中,則劍可矣。調煉真性者,體此二法。
王棲雲盤山語錄曰:大忌說人長短是非,及人間興廢,有一分功夫,便有一分勝心,有十分功夫,便有十分勝心,既有勝心,則有我相,作大障礙,如何得到心空境界,須要重添決烈,把自己身心挫在萬物之下,常居人後,自念千萬不如人,然後可以遣卻矜勝之心。
靜中境界甚有多般,皆自己識神所化,因靜而觀,古人云,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心欲遣識,識神尚在,便化形象,神項鬼面,惑亂心主,若心主不動,見如不見,體同虛空,無處捉摸,自然消散,無境可魔,無物可壞也。又曰,寂然不動,豈有魔魅,妄心未盡,故顯此相,體性湛然,則自泯矣。
初機出家,磨煉塵心,查德靜境,便生別個景象,神頭鬼面,若有心承認,便是著邪,若不除去,養成心病,無法可療。或問出家人學公案及看經書者雲,古教中照心是否,師云,修行人本煉自己,從凡人聖,卻不肯以為事,只向他人言句上、文字裡、做活計,尋行數墨,費盡工夫,濟什麼事,及至閻老來喚,一句也使不得,一字也使不得。又曰,只這主張形骸底一點靈明,自古及今,清淨常然,更嫌少甚,自征理得明白,便是超凡入聖的憑據,若信得及,便截日下功,理會自家公案,更數他人珍室作甚麼。修行之人,飲食有節,動靜有常,心神安泰,別無妄作,偶然得病,便是天命,豈敢不受,亦有自己運數,或因宿緣,有此病魔,先要識破這個四大,一一是假病,則隨他病,死則隨他死,心意寧,耐從他變化,心不在病,則重病得輕,輕病得愈,自性安和,惡濁炁散,亦是還了債,亦是沖過一重關節,若不解此,心必不安,但有病患,即心狂亂,聲喚不止,叫痛叫疼,怨天恨地,又怨人不扶持,恨人不求醫,嗔人不合藥,責人不問候,一向專起無明黑暗業心,見底無有是處,不知自己生死,也有定數,假饒張張皇皇,還免得麼分外心亂,不自安穩,又不知心是身之主人,心一不寧,遍身皆亂。豈不聞古人云,心慌意亂,地府之門,分外招愆,如此處心,輕病即重,重病即死,濁亂其心故也。若事事不節,過分成病,是病因自作,自作自受,更怨他誰。
集要篇曰,試嘗自審日,妄念息乎,緣簡乎,觸諸境不動乎,黑白無差別乎,夢想不顛倒乎,方寸怡愉乎,於是可以測入道之深淺矣。
以上並虛靜之門戶,大道之筌蹄,下手要機,盡言無隱,循而行之,可決日計功,但患志不立耳,人或病其無所著者,殊不知道本無著,而以有著求之,是欲適燕而南行也,愈勞而愈遠矣,學人之心,當如虛空,方可人道,但有所著,即成病患,及其厭之,而欲去之,挽於已成,倍難為力,故莫若慎於起始。始無著,則終無病,正不可苦其難能,而求一枝一節之易為,以自弊也。
或問虛無大道可長生否?
葆真子曰:生我者道,活我者神,若能存神,雖在死氣之關,能令七祖枯骨皆有生炁。
文子曰: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氣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又曰:神不注於外之謂全,神全之謂得,由是言之,虛無者,信長生第一義也,然全神而長生,自致可也。若求長生,則著魚長生矣。
老子曰:我尚自頭白,誰能得久全?
劉長生曰:奈何憑假身以求長生,旨哉斯言,修元者,可以無惑。
葆真子曰:古之老仙,設為種種譬喻,一一神名,固以真道難言,要亦包含影略,不欲明言之耳,奈何今之學道者,泥文執象,譬喻上重添譬喻,纏裹執著,益增垢穢,使老仙見之,當亦厭而悔之,然其初心,豈料流弊之至此哉,具正眼者,須屏去一切譬喻,洗滌胸中浮蕩,直於精炁神上著力,然後道可明,仙可成矣。見精神而久生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