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卷之三
肥遯華峰第八化
正陽師眞授帝君口訣,及破諸疑難說慧劍 法畢,乃曰:十洲羽客至玉京,吾朝元有期,汝恐難乆居此。可往華峰羽谷修養,待時亦當隨機利物。行滿功成,復相際會。遂於洞口題曰:春氣塞空花露滴,朝陽拍海嶽雲歸。再囑曰:吾去後,好住人間,功德圓時,亦當如吾昇玉虛矣。帝君再拜曰:弟子之志,則異於先生,必須度盡天下衆生,方上昇未晩。師曰:小子勉之,眞心慈憫,奈衆緣輕業重,此去所度,合有五百弟子,襲吾道統者三五人而已。比及邂逅相見,珍愛寳重。言訖,與施太玉、鄭思遠二仙,乘雲軿,金幢玉節,羽儀仙樂,冉冉而去。帝君不勝依戀,遂往華峰羽谷肥遯,林泉實熙,自牧四十餘年,圓成道果。故雍先生作碑文云:晦跡華陰之羽谷四十餘年。又道藏青童帝君丹訣記載,唐有進士呂洞賔得鍾離誘,以道妙授金丹鍊形之道。後居終南華峰,修鍊功成,形神俱妙,神化莫測。又李奇言:祥符間,爲郞官,時關中嘗見呂洞賓有神劍法,年百餘歲,貌如嬰兒,行步如飛。似此後或隱或顯,優游湖、湘、鄂、岳、廬山,方自莫知,鬼神莫測。又修眞指玄圖記載:歷江州,登武昌黃鶴樓,以五月二十日午時,化三級紅樓而上昇。遺詩曰:
靈芝無種亦無根,解飲能餐自返魂。
但得煙霞供歳月,任他烏兔走乾坤。
嬰兒只戀陽中母,奼女須朝頂上尊。
一德不回千古內,更無墓塚示兒孫。
彖章曰:聖仙神化,居止無常,蹤跡不定,故隱顯莫測莫知。其鄉或有祠堂道院宮觀,山川有顯跡處,欲作碑記多不得人。況得有名而無實者,以己膚淺聞見一僻,又不前後詳照眞偽。況有假託帝君,自爲以實其事者,如望江亭,記帝君常隱名,惟恐人識。豈有自言色服相貌,變現不測之理,以訛傳訛,似此可椎,愚亦不揣不肖於書史經集,校照事實,次序紀集,庶幾體道志士一覽無疑矣。後化三級紅樓上昇,亦一神化云耳。惜乎不記年代,幸有詩存。
襲明印第九化
純陽帝君,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綽然方外,頓超物表。所以天下莫敢臣,侯王不能友。自别師後,密隱華峰羽谷四十年餘。自唐末間,時人方知之,故指示李奇,奇壽百五十歲終焉。度諸仙百餘人,隱顯更名不一。五代時又隱華山,號无家宫。至衣麻布袍,人呼爲麻衣道者。以易理參同點化。陳希夷先生與燕國相劉玄英,即海蟾帝君也,皆師事之。海蟾帝君始遇正陽帝君,示累卵之危,頓悟入道。後隱華山修證。後純陽帝君作心易授希夷先生,即今傳於世,麻衣心易是也。又作仙統祕訣三篇,授海蟾劉君。今玄門達道師德,心心相印,而密授受,今存金蓮寶籙中。宋初别華山贈警希夷先生詩云:青霄一路少人行,休歎興亡事不成。金榜雖云无姓字,玉京却幸有仙名。雲歸大海龍千歲,雪滿長空鶴一聲。後感或作:多謝。清朝明聖主,屢頒丹詔起先生。後太祖、太宗果三詔召之。後再至華峰,希夷先生巳上昇,遂留詩云:天網恢恢可是疏,爲君筬到華山區。寒星没後留殘月,春雪來時問太虚。三洞真人歸紫府,千年老鶴化蒼梧。自從違却先生後,南北東西少丈夫。
彖章曰:真人授希夷先生易妙及心易,希夷後授种放,放授穆脩,脩授周濂溪,周授二程,程授温公司馬光。海蟾帝君受易,發明仙道,復南授張紫陽,張作周易參同契,授石泰之。後三傳至諸葛玉蟾,又二傳至清庵李元素先生,北授重陽帝君王某。王乃以易妙河圖、洛書,分梨十化,丹陽七真後開金蓮萬朵,玉樹千株,代不乏人,皆祖襲純陽帝君之餘蔭也。五代時,李守正叛,據河中府。周太祖御駕親征,同趙太祖、周世宗率兵攻城。麻衣真人與趙韓王遥觀曰:李侍中安得久乎?韓曰:何故?曰:其城外有三天子氣。未幾城陷。又文僖公錢若水,其神采清粹,希夷謂其可學仙,見之未詳,請真人决之,曰:無仙骨,但可作貴公卿耳。二事果然,就記之云。
神應帝王第十化
宋藝祖神武皇帝建隆二年春,帝於御苑龍亭宴坐,偶見一羽衣仙人自東南而來。帝忽見驚迎揖邀坐,問仙眞自何而來。答曰:自蓬萊山來。問姓名,帝君以手空中畫二「〇」,曰:「陛下乃朱陵,上帝還記憶否?」上默默。帝君曰:「當以火德旺天下,將定無勞聖慮。當戒殺戮,以無爲清靜治化,乃安留。」語移時,帝惟點頭應諾,後語祕不傳。帝命侍從取酒果,帝君辭。帝急解玉帶赭袍賜之,帝君笑,飄然乘空而去。帝悟曰:「乃呂公也。」命繪像於太清樓,供養左街道録陳景元傳其像於世,後滕子京所見與此絶類云。
詩彖
五代興亡五十年,天生英武定山川。
眞人敬諫行清靜,聖主誠膺允自然。
玉帶赭袍天子貴,青巾鶴氅道人玄。
飄然舍笑歸何處,回首雲勝天外天。
石肆求荼第十一化
後周末,汴京有石氏設茶肆,一女尚髫齔,令行茶。帝君詭爲丐者,日徃,據上坐求茶,衣服藍縷,血肉垢污,殆不可近。女殊无厭惡意,益取上茗待之。父母怒,笞女,女益待帝君。僅月餘,帝君謂女曰:汝能啜我所飮茗之餘乎?女以垢甚,不可下咽,覆之地,忽聞異香,亟舐之,神炁爽然。帝君曰:我呂先生,非丐者,惜爾不盡食吾餘,然爾願欲富乎、貴乎、壽乎?女曰:我小家子,不識何謂貴,得富且壽足矣。帝君去,不復來。女後適一管營指揮使,已而爲吴王之孫乳母。所乳孫適宣仁聖烈高皇后叔父遵約,受陽沐邑,百三十五歲而終。
詩彖:
盧仝七椀勿言佳,紗帽籠頭豈足誇。我祖龍涎方吐露,
忽焉遍地噴金花。石家女子忙餐半,富貴安康老健加。
若使趙州知此味,等閑平地步烟霞。
度老松精第十二化
岳州巴陵縣白鶴山下,兩池潛巨蟒。池上一老樹,枝幹悉槁,蔓草翳焉。帝君過之,有人自樹杪降而拜曰:我松之精也,幸見先生,願求濟度。帝君曰:汝妖魅也,奚可語汝道,平日亦有陰德否?曰:池中兩蟒,屢害人。一云白鼉。弟子,每化爲人,立水次,勸人遠避,救活數百人。蟒出,化爲劍,錮之,沉於泉。帝君詩曰:獨自行來獨自坐,世上人人不識我。惟有南山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今巴陵庵前一老幹枯死,旁一枝獨生,乃神丹之力,世號稚松。又一巨石如墨狀,乃帝君化石墨爲者存焉。
詩彖:
真仙時行與時坐,密密潛神誰見我。已知木老救人多,
特特從容池上過。一粒大丹應手揮,兩條巨蟒隨風破。
吕仙亭下跡常存,歷久不磨靈德大。
再度郭仙第十三化
郭上竈,乃老樹精後身。一日,帝君詭爲丐者,垢面鶉衣,瘡痍淋瀝,日徃來啜茶,不償一金,求茶者掩鼻皆去。自是經月不售,郭无愠色,益取佳茗待之。帝君曰:子可教也,吾吕公耳。子前生乃老樹精,還記之否?郭恍然若夢覺也,曰:幸見先生,可教弟子學道。帝君曰:子欲學道,不懼生死,宜受一劍。郭唯唯。帝君引劍向其首,郭大呼,帝君俄不見。郭怏怏,自是遍遊雲水。一日忽遇帝君,遂得道。後磁州趙長官奉之。一日與趙長官言:吾來日午時去也。求一小棺,首開一穴,以竹竿通中。趙曰:諾。來日午時,郭果坐逝。趙如其言,瘞之河岸上,以竹竿貫其穴,重疊累石護之。至秋大雨,河水溢,趙掘之,但見破絮无尸。
詩彖:
樹靈前已積陰功,得報人身隱巿中。一劍塵緣今世了,
數年法雨宿生通。俗情泯息心無極,天性圓明體太空。
何必化棺再陳醜,故留蹤跡振家風。
謁鍾弱翁第十四化
平涼節度使鍾傳,號弱翁。帝君幅巾白袍謁之,從牧童牽黃犢立庭下。弱翁異其氣象深廣,進退閑雅,指牧童曰:「道人能詩,可賦此乎?」帝君曰:「不煩我語,是兒自能之。」牧童大書曰: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晩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旣別,人皆見其擔二大甕,長歌出郭。或報弱翁,曰:「甕乃二口,此呂公也。」亟追之,不復見矣。今世有貯其筆跡者,眞有翔鸞翥鳳之態,信非凡人能也。
詩彖:
師父牧童已顯名,長歌兩口振希聲。
弱翁追索空惆悵,秪爲縁輕性不眀。
警提丁謂第十五化
丁晋公名謂,倅鄱陽,帝君徃謁,曰:吾唐吕渭之孫也。君狀貌大肖李德裕,他日出處皆如之。謂聞觸其諱,不喜,亦不敬,待晋公果大謬,而竄海外,信似贊皇矣。
詩彖:
晋公才智極玲瓏,可惜心偏性執蒙。不悟警提李德裕,
至今羞見寇萊公。
讖張參政第十六化
張公洎早年家居,帝君謁之,索紙筆,作八分書詩一章,微示他日將佐鼎席之意。卒章曰:功成將在破瓜之年。後張果參大政,後六十四歲卒。俗以破瓜爲八八,蓋其讖也。
詩彖:
仙詩讖警破瓜年,直指韶光不久堅。可歎張公全不悟,
倏焉八八入黃泉。
度曹國舅第十七化
曹國舅本傳:丞相曹彬之子,曾皇后之弟。美貌紺髮,秀麗敏捷,本性安恬,天資純善,不喜富貴,酷慕清虛。年十二三歲,三教經書,一覽精通。自幼出入禁中,上及后妃皆愛敬之。上每與語,惟言清靜自然,无爲治政。上甚喜,嘗錫衣黄袍紅絛,惟稽首謝而已。一日,辭上及后,上問何徃,曰:道人家,信意十方,隨心四海。上與后阻當數次,賜鞍馬人從,皆不受。上賜一金牌,刻云:國舅到處,如朕親行。遂三五日,忽不知所徃,惟持笊籬化錢度日。忽到黄河渡,捎工索渡錢,曰:我道人家没錢。捎工毁駡,逐下船,遂於衣中取出金牌,與捎工准渡錢。舟中人見上字,皆呼萬歲,捎工驚懼。有一藍縷道人坐船中喝叫:汝既出家,如何倚勢驚欺人?曹恭身稽首曰:弟子弟子,安敢倚勢,能棄於水中否?曹隨聲將金牌擲向深流,衆皆驚拜。道人呼曹上岸,同我去來。曹諾,遂隨道人上岸。同行數里,在一大樹下歇。道人問曹曰:汝曾識洞賓否?曹曰:弟子濁夫,何識仙人?道人歎曰:吾是也,特來度汝。曹再拜,後同徃,授以道妙口訣,修證仙果,亦有仙文集傳留於世云。
詩彖
物表英才性朴純,天然氣象妙精神。
眼空四海全無欲,心貫三才絶點塵。
帝賜金符微一笑,師傳玉訣樂長春。
源縁慈父征唐德,積一皇后二仙眞。
度曹仙姑第十八化
按曹仙姑傳,純陽帝君遊河南一古寺中,深夜有一圓寂僧,影影來前作禮。帝君詰之,僧曰:某甲元係本寺長老,應對機鋒敏捷。帝君曰:可惜汝爲陰靈爾。僧歎曰:何故?帝君曰:吾純陽隨機應變,人皆見之,汝何能也。僧疑貳,問帝君曰:汝不信,今夜某人家設齋,吾汝皆徃赴齋,若何?僧諾,同至齋所,齋主迎接。坐少時,供齋一分。帝君曰:吾二人也。再將一分來主家,再進一分。帝君齋了,起謝,僧唯吸炁而己。主家問:先生教某下兩分齋,那一人何在?帝君詭曰:此人不知如何,却又不來。遂出。僧却悟省,遂再拜求點化。帝君曰:若得性命雙融,形神俱妙,必假父母元炁修鍊而成,汝須徃人間一番。僧曰:恐復迷昧了。帝君曰:吾自來提汝。遂指徃托化。僧隨念直入京都城脗合。曹皇后孕生女子,帝君遥見,恐後難脱富貴,遂佈炁醜其形。三日,皇后恐上見羞,托他故,送后親母養育。後長成醜貌,簪帶爲女道流。後帝君徃警提,仙姑即頓悟,薰禮請問道妙。帝君授玄關祕妙,修證雙圓。自此後舉筆成章,今語録、詩詞見行於世。
詩彖
明心見性成圓學,舉一無無都不著。
百年萬化已空亡,一點靈眀何處托。
性命圓通體太空,形神一混超天閣。
仙姑若不遇眞師,安證眞空遊碧落。
度何仙姑第十九化
何仙姑,零陵市道女也。始十三歲,隨女伴入山採藥茶,俄失伴獨行,迷歸路,見東峰下一人,脩髯紺目,冠高冠,衣緑銖衣,即純陽帝君也。仙姑僕僕亟拜之,帝君出一桃曰:汝年幼,好果物,食此盡,他日當飛昇,不然止居地中矣。仙姑僅能食其半,髯者指以歸路。仙姑歸,自謂止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飢無病,洞知人事休咎,後尸解去。帝君嘗謂仙姑曰:吾曾遊華陰,市中賣藥,以靈丹一粒置他藥萬粒中,有求藥者,於瓢中信手探取與之,觀其緣分也。
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
卷之三 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