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觀心銘注譯

觀心銘注譯06.02.2021元始道長

原文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

譯文

觀察身體本身就像鏡中影像、水中月亮,如同幻影。觀察心性沒有外相,但是卻光明圓滿,皎潔明亮。無任何妄念,寧靜蕩淡而智慧,空寂與觀照止觀雙運。心圓滿如同宇宙虛空,周遍十方,具有種種微妙不可思議之用。

 

原文

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千方便,總歸一竅。

不依形氣,形氣窒礙。莫認妄想,妄想生怪。

譯文

心無出入,隨境而起用,也無相狀外貌。百千種方便之法,都歸於這個心竅。不依靠形體和呼吸之氣,因身體與呼吸多有障礙。勿把妄想認作自心,妄想會生起陰雲,遮蔽本來的真心光明。

 

原文

諦觀此心,空洞無物。瞥爾情生,便覺恍惚。

急處回光,著力一照。雲散晴空,白日朗耀。

譯文

認真觀察這顆心,本來空無所有,沒有一物。忽而生起七情六欲種種妄念,便如烏雲遮日,精神恍惚。迅速反觀自心妄念所生的地方,用智慧之力觀照。摒除妄念後,遮蔽自性的烏雲散去,晴空顯現,自性的光明繼續朗朗照耀。

 

原文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譯文

內在不動心,外境的色相便不會生發。凡是心中有相貌的境物,都不是本來真心。妄念生起後即時覺察,覺察到後迅速用觀照力摒除心外。色相境來了,便及時觀照清除,清除後便即刻放下,心沒有任何染著。

 

原文

善惡之境,隨心轉變。凡聖之形,應念而現。

持咒觀心,如磨鏡藥。塵垢若除,此亦不著。

譯文

善行與惡行的境況都取決於心的轉變,一念是善,一念是惡,皆來自心念的支配。凡夫與聖人的形體也都是隨順心念而顯現,一念覺悟則是聖,心念迷失則是凡夫。

能持誦密咒,觀照自心,便像有了磨鏡之藥物。(古代銅鏡,開始磨的時候,以及用久後不光澤再磨的時候,都會用一種藥物來磨銅鏡。)身心的塵垢若是去除,光明自然顯現,去除了也不染著,便連去除的念也沒有。

 

原文

廣大神通,自心全具。淨土天宮,逍遙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聖。

譯文

廣大的神通妙用,自心本來全部具足。東方淨土或天界天宮,都不受約束,任意往來。不用到處求取真聖,心本來就是聖。

 

原文

熟處若生,生處自熟。「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譯文

所以修學,重要的是轉念,熟處轉生、生處轉熟。也就是說,一般人起心動念的第一個念頭都是自私自利,甚至是損人利己,當把這種念頭轉變為處處為人著想,考慮對方的需要,能夠自他兩利,甚至損己利人。把利人的思想變得熟悉,斷掉處處自私自利的想法,這才稱做轉念

若能將八識田已經熏熟和將要熏熟的貪愛執著、習氣種子及煩惱妄想,運用觀照之力,漸漸化除,恢復心性的本來純淨,塵垢盡,光明則顯現。還原自心純淨,見到本來面目後,一切善法自然完成,一切修行自然成就(自熟),是即自心是聖。

原文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譯文

修行很簡單,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就是轉;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就是將原來生疏的善法,轉為熟悉的;而原來熟悉的惡法,轉為生疏的。

生處:過去沒有修過的東西,如打坐、聽聖法、看經、持戒…。所以,今生做起來很不自在,現在知道這些善法,就要把握今生的因緣,加功用行,這就是生處轉熟。

熟處轉生:過去起的貪嗔癡,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吃、貪睡…,心裡起種種的人我是非,這些惡法要漸漸地遠離;遠離,最根本就是心要遠離,如果沒有辦法一下子做到,就要讓身體先遠離。身體不去接觸,遠離這些境界,先養成這種習慣。身、口不造業,最後達到心也遠離,心裡連想都不會去想這些事情,這一生當中修行就能見功效。

 

原文

二六時中,頭頭盡妙。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譯文

在白天和晚上六個時辰當中,自性起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暗含無盡的道妙。

念念觀照,不離自心,在任何境緣之中都能處處不迷失,這就是整個修心之法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