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08.08.2024元始道長
原文:
天極者,一精一微也。精,從天從日;微,從地從月。精,以無以氣;微,以氣以溫。故嗇以養精氣;致以極治微,天之理矣。
地極者,一萃一華也。華,從天從日;萃,從地從月。華以日光媾合;萃以地精粹露。故華,陰而從下;萃,陽而從上。治之所取也。精者,光之附;微者,物之遺。萃者,地之晶;華者,天之同。故道者,精微之運也;真者,萃華之拱也。
大意:
天極的含義是精微。精,來自於宇宙空間和太陽;微,來自於大地和月亮。精的存在狀態是無形的能量;微則是有溫度的能量。所以,養精氣的方法是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如果要達到生命的極致狀態,就要從微的層面入手,這是自然能夠明白的道理。
地極的含義是萃華。華,來自於宇宙空間和太陽;萃,來自於大地和月亮。華,透過陽光的內在能量變化而形成;萃則是大地的精華凝結成露水而展現。華受到大地的吸引而向下,並且屬性由陽而變為陰;萃則經歷相反的過程,向上,屬性由陰而陽。在治療過程中,要掌握物性的這個規律。
精是光的來源;微是有形之物的源頭。萃是大地精華的結晶;華等同於宇宙的能量。所以,有道者,都是在精微層面進行運作;真人,一定是把萃華奉為至寶。
原文:
德天之道,可以襲精微;德地之道,可以致萃華。德物之道,可以盡天極。天極者,候之所系,大道之光也。
古真人者,凝氣為治,眾疫去之,德天之附耳。其非有作而病者安,非有物而痼疾起。神乎,豈神神乎?
知神其術而不養其氣,得之無功。知用其物而不知有時,下之卑半。神無天受,妙無惰生。不涉精意,誰步天極?
大意:
如果要掌握宇宙的規律,可以從精微入手;如果要掌握大地的規律,可以從研究萃華入手。透過掌握萬物的運行規律,可以明瞭宇宙的規律。氣候的循環變遷,斗轉星移,這是宇宙規律在地球上的呈現。
上古真人治病的手段是用氣,他們把氣凝聚起來,治療各種流行性疾病,這是利用宇宙能量的作用。人們並沒有看見什麼有形的治療措施,但是,病就好了。那些久治難愈的病,似乎也找不到有什麼具體的病因。這些情況看上去似乎非常神奇,真的是因為有神而奇嗎?
就算知道神奇的治療方法而不懂得養氣,這些治療方法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知道治療要用的具體藥物或者手段,但卻不知道應用的時機,效果也就減少一半。奇跡從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神妙的治療效果來自於不懈的努力勤奮。不掌握最精妙的本質,誰又能在治療上達到很高的境界呢?
原文:
天道,圜之無其極,不可終也。得沖,盎之同者,任其形而攝乎無盡矣。雖有形而無形累;雖有知而無所以欲,是謂天極,乃曰真人。
得天之道,神遊無極。外物知解,豁豁不作,無礙無復,遨禦無窮於恒而動靜有程。自然不著,無轍無跡,是謂地極,乃曰聖人。
尚同而和,有容乃親,窮化育之極,飄然物外。見善見憐,不以我故。知物知用,勤生不已,是謂人極,乃曰神人。
用一而為,克己以正,精萬物之道而不我壞,不息以恒,不惓以誨。憂憂勤勤,尚道守衡,是謂常極,乃曰至人。
大意:
天道,循環不已,沒有終點,始終處在平衡的狀態,只要與天道一樣處在平衡之中,無論其形狀怎樣,都能夠天長地久地存在。如果人處於這種狀態,儘管有形體,但不會被形體所累;儘管有感受,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引起欲望,這樣的境界稱為天極,這樣的人稱為真人。
掌握天道,神遊在無盡的宇宙之中。能夠明瞭一切外在物體的本質,但卻放棄有所作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礙他,永恆地存在於天地之間,動靜都符合天地之道。一切自然而然,不執著於任何事物,不會留下任何存在的痕跡,這樣的境界稱為地極,這樣的人就是聖人。
能夠與萬物處在和諧統一之中,包容而親和,窮盡萬物的化育之道,但卻不佔有任何東西,逍遙於物外。這樣的人,你會看到他無比的智慧和慈悲,這是因為他早已沒有了小我的障礙。明瞭萬物的本質,並且能夠做到物盡其用,這樣的人一生勤勉,為眾生服務,這樣的境界稱為人極,這是神人的標準。
站在統一完整的視角為人處世,恪守正道,能夠精通萬物的規律而不去破壞,持之以恆,踐行不息,永遠不知疲倦地教導大眾。勤勤懇懇,先天下之憂而憂,以道為準則,持守平衡,這樣的境界稱為常極,這樣的人就是至人。
原文:
萬物天極,故長其氣。用之能尚其道,窮之貫其真。精微倡張,斯至弗害。極物之用者,是謂賢人。
事有其極,之妙之奇,作焉。無外之患,己無不善,上民而民不負,敬民而民以親。為之國安,侍之君明。知常知己,是謂士人。
是以,神療者,祝巫;氣治者,方士;針藥者,方生。同出而異名,殊治而同功。一德於無,一德於有。眾善之歸,至妙混同焉。
大意:
遵循萬物的規律,長養物氣。對於萬物的使用,能夠按照它們各自的特性和本質。因為能夠從精微層面加以利用,所以,不會造成任何危害。像這樣可以盡萬物之用的人,稱為賢人。
凡事都有最高境界,士人就能夠做到盡顯事物奇妙。沒有外界造成的禍患,同時,自身也沒有不好的地方,地位在百姓之上,百姓也不會當作一個負擔,士人尊敬百姓,所以,百姓也會以親近加以回饋。用這樣的人治國,國家會安寧,用來侍奉君主,君主會賢明。像這樣懂得規律,又把自己活明白的人,稱為士人。
用神明治病的是祝巫;用氣治病的是方士;用針藥治病的是方生。這些人儘管治療手段不同,在世間的稱謂也不同,但他們都共同遵循著宇宙規律,共同達到治癒病症的效果。不同之處在於一個從能量角度進行治療,一個從現象角度進行治療。各種有效的手段殊途同歸,至妙的境界從來都是各種手段並用的。
原文:
處不窮,負天極,中應變化,生成之域而追者,以求其本來之序也。知本一,一孰成之,安無始終?知來一,一孰化之,安無式來?來弗豁,則治非尚。化弗解,則安無任。故不棄者,明不明以源其微也。
明其不窮,取其天極,是求其紀也,非用以克也。孰謂不窮之不及,天極之太過。太過不及,非我所必然爾。
執之,孰長孰短?守之,胡得胡失?處之,安生安死?用之,何正何奇?
大意:
在治療中,始終要讓自己有充分的迴旋餘地,以真人為標準,因應所處的環境,找到問題的本質與秩序。明瞭整體本源只是一個,但這個本源又是誰造就的呢,而使這個世界如此沒有終極地循環?明瞭來到的所有一切,都是從那個本源而來,又是誰從那個本源化生了萬物呢,這一切的發生怎麼可能沒有相應的程式呢?
從治療的角度而言,不要忽略任何一個遇到的病症,這樣治療就會具有針對性而非傾向化。如果暫時沒有化解病症,也要保持內心的穩定而不能隨意採取措施。不放棄對任何一個病人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逐漸達到在微觀層面上掌握真實的病因。
明瞭病症變化無窮,學習真人的做法,達成對本質的掌握,而不僅僅為了制克病症。有人認為如果始終處在應對各種病症上,那麼,這個治療境界是遠遠不夠的,而要達到真人的境界,要求又太高了。其實,所謂太過和不及對每個人而言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手裡拿著一個東西,沒有比較,怎麼判斷是長還是短呢?即使現在擁有一樣東西,又怎麼能夠最終判斷是得還是失呢?一個人當下在這裡,又怎麼知道下一刻是生還是死呢?所以,在治療中使用的各種措施,又怎麼能夠當下判斷就是常用還是特殊呢?
原文:
大道無形,唯功勝言。方生無物,方士用故,蕪野之安,唯倚祝巫。聖人不幾,真人無多,病者所患,安能心知哉?人無智愚,天授弗同。知不知不厭,惟境有咸,孰能胎稚以則之。故類教者,亂道之始。賤民者,致禍之源也。
大意:
終極規律是無形的,掌握這個規律,並且在實踐中取得效果,要比用千言萬語闡述道理有用得多。方生用無形的氣治病,方士使用久遠流傳下來的針藥治病,居住在窮鄉僻壤的百姓,則依靠祝巫之術治病。
在這個世界中,聖人和真人畢竟非常稀少,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用心感知病人致病的真實原因呢?
本質上,人沒有所謂愚昧和智慧的區別,只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能力有所差異而已。所以,作為個人,要不知疲倦地探索未知領域。
醫術的境界就在那裡,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就看誰能夠達到如發出第一聲啼哭之前的嬰兒那樣,全部天然混成的狀態。病情的復雜,容不得將病人進行分類治療,那樣的話,會導致治療的精髓徹底喪失。同時,如果沒有對每一個生命的充分尊重,也是造成治療混亂的禍端。
附:全部譯文
天極的含義是精微。精,來自於宇宙空間和太陽;微,來自於大地和月亮。精的存在狀態是無形的能量;微則是有溫度的能量。所以,養精氣的方法是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如果要達到生命的極致狀態就要從微的層面入手,這是自然能夠明白的道理。
地極的含義是萃華。華,來自於宇宙空間和太陽;萃,來自於大地和月亮。華,透過陽光的內在能量變化而形成;萃,則是大地的精華凝結成露水而展現。華,受到大地的吸引而向下,並且屬性由陽而變為陰;萃,則經歷相反的過程,向上,屬性由陰而陽。在治療過程中,要掌握物性的這個規律。
精是光的來源;微是有形之物的源頭。萃是大地精華的結晶;華等同於宇宙的能量。所以,有道者,都是在精微層面進行運作;真人,一定是把萃華奉為至寶。
如果要掌握宇宙的規律,可以從精微入手;如果要掌握大地的規律,可以從研究萃華入手。透過掌握萬物的運行規律,可以明瞭宇宙的規律。氣候的循環變遷,斗轉星移,這是宇宙規律在地球上的呈現。
上古真人治病的手段是用氣,他們把氣凝聚起來,治療各種流行性疾病,這是利用宇宙能量的作用。人們並沒有看見什麼有形的治療措施,但是,病就好了。那些久治難愈的病似乎也找不到有什麼具體的病因。這些情況看上去似乎非常神奇,真的是因為有神而奇嗎?
就算知道神奇的治療方法而不懂得養氣,這些治療方法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知道治療要用的具體藥物或者手段,但卻不知道應用的時機,效果也就減少一半。奇跡從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神妙的治療效果來自於不懈的努力勤奮。不掌握最精妙的本質,誰又能在治療上達到很高的境界呢?
天道,循環不已,沒有終點,始終處在平衡的狀態,只要與天道一樣處在平衡之中,無論其形狀怎樣,都能夠天長地久地存在。如果人處於這種狀態,儘管有形體,但不會被形體所累;儘管有感受,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引起欲望,這樣的境界稱為天極,這樣的人稱為真人。
掌握天道,神遊在無盡的宇宙之中。能夠明瞭一切外在物體的本質,但卻放棄有所作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礙他,永恆地存在於天地之間,動靜都符合天地之道。一切自然而然,不執著於任何事物,不會留下任何存在的痕跡,這樣的境界稱為地極,這樣的人就是聖人。
能夠與萬物處在和諧統一之中,包容而親和,窮盡萬物的化育之道,但卻不佔有任何東西,逍遙於物外。這樣的人,您會看到他無比的智慧和慈悲,這是因為他早已沒有了小我的障礙。明瞭萬物的本質,並且能夠做到物盡其用,這樣的人一生勤勉,為眾生服務,這樣的境界稱為人極,這是神人的標準。
站在統一完整的視角為人處世,恪守正道,能夠精通萬物的規律而不去破壞,持之以恆,踐行不息,永遠不知疲倦地教導大眾。勤勤懇懇,先天下之憂而憂,以道為準則,持守平衡,這樣的境界稱為常極,這樣的人就是至人。
遵循萬物的規律,長養物氣。對於萬物的使用,能夠按照它們各自的特性和本質。因為能夠從精微層面加以利用,所以,不會造成任何危害。像這樣可以盡萬物之用的人,稱為賢人。
凡事都有最高境界,士人就能夠做到盡顯事物奇妙。沒有外界造成的禍患,同時,自身也沒有不好的地方,地位在百姓之上,百姓也不會當作一個負擔,士人尊敬百姓,所以,百姓也會以親近加以回饋。用這樣的人治國,國家會安寧,用來侍奉君主,君主會賢明。像這樣懂得規律,又把自己活明白的人,稱為士人。
用神明治病的是祝巫;用氣治病的是方士;用針藥治病的是方生。這些人儘管治療手段不同,在世間的稱謂也不同,但他們都共同遵循著宇宙規律,共同達到治癒病症的效果。不同之處在於一個從能量角度進行治療,一個從現象角度進行治療。各種有效的手段殊途同歸,至妙的境界從來都是各種手段並用的。
在治療中,始終要讓自己有充分的迴旋餘地,以真人為標準,因應所處的環境,找到問題的本質與秩序。明瞭整體本源只是一個,但這個本源又是誰造就的呢,而使這個世界如此沒有終極地循環?明瞭來到的所有一切,都是從那個本源而來,又是誰從那個本源化生萬物呢,這一切的發生怎麼可能沒有相應的程式呢?
從治療的角度而言,不要忽略任何一個遇到的病症,這樣治療就會具有針對性而非傾向化。如果暫時沒有化解病症,也要保持內心的穩定而不能隨意採取措施。不放棄對任何一個病人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逐漸達到在微觀層面上掌握真實的病因。
明瞭病症變化無窮,學習真人的做法,達成對本質的掌握,而不僅僅為了制克病症。有人認為如果始終處在應對各種病症上,這個治療境界是遠遠不夠的,而要達到真人的境界,要求又太高了。其實,所謂太過和不及對每個人而言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手裡拿著一個東西,沒有比較,怎麼判斷是長還是短呢?即使現在擁有一樣東西,又怎麼能夠最終判斷是得還是失呢?一個人當下在這裡,又怎麼知道下一刻是生還是死呢?所以,在治療中使用的各種措施,又怎麼能夠當下判斷就是常用還是特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