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緣分07.29.2014元始道長
郭守真,字致虛,法號靜陽子。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於江蘇省丹陽縣定遠村。天資聰明機敏,讀書過目不忘。青少年時代便立志修行,隱逸名山,視功名利祿如過眼煙雲。
郭守真拜謁李常明,「晤談之余,心源契合」,於是向李常明表達了拜師學道的願望。李常明為考察郭守真的誠意和悟性,設下了許多難題來測試他。見他談吐不凡,謙恭有度,且學道決心十分堅定,頗感欣慰。心想郭守真數年訪道,不畏艱辛,行程逾萬里,是可造就之人,將來必能將龍門派道統發揚光大。
郭守真後有遇師一詩,表達他師從紫氣真人學道的感受:「隔斷紅塵別有天,磨穿鐵杵已多年。猛然打破無縫塔,偶爾栽成出火蓮。運起坎離天上月,佩來卯酉水中眠。雪深無盡寒梅放,荷我仙師指道淵。」想當年自己隱逸遼東十數載,雖有修道的恆心,但因無師指點,縱然磨穿鐵杵,依舊如山重水復,難得真諦。以致於「披星跋涉過千日,沐雨崎嶇歷百回」,如今得恩師親傳,恰如打破無縫之塔,柳暗花明,心胸豁然開朗,因此對恩師的教誨充滿無限的感激之情。
據記載,在公元630年,也就是明代崇禎三年,道士郭守真到鐵剎山清修,並收徒傳教,被後世稱為關東道教始祖,鐵剎山也成為明末清初時期,東北地區的道教創始地。
真正能指導修道的師父,可遇而不可求。從修行的角度上看,師徒關係講究緣分,講究根基。沒有緣分,就不會遇到真正的(屬於自己的)能指導自己修道的師父。縱然勉強來,對自己修道也不會太多大的作用。若緣分不到,同樣也不會遇到能指導自己修道(屬於自己)的師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