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01.23.2007元始道長
1.商陽:商同上,陽,指陽金。意為此乃陽金脈氣所生之處。肺為陰金,大腸為陽金,肺經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陰金至此已轉化為陽金矣。
2.二間、三間:二、三,為指骨之第二、三兩節。間,間隙,孔竅。二間、三間,為次指第二、三指骨後方之間隙。
3.合谷:合,開合、結合與合攏之意。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合谷,山名。穴在太陰與陽明結合處。開則如谷,合則如山也。更兼手太陰,由列缺別走陽明,在此自應結合依傍。
4.陽溪:陽,指陽經與手背部。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接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泛指陽經陽部之凹陷處也。
5.偏歷:偏,指側旁與傾斜。歷,指行走與經過。言經穴皆位於前臂之偏旁,並從此分出旁支、斜絡於太陰也。曰:「手陽明經上偏出此絡,經歷手臂,別走太陰,故曰偏歷也。」
6.溫溜:溫,溫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溫經發汗,又為袖手取暖留止之處。此穴具有溫經發汗、疏風散寒之功。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7.下廉、上廉:上、下,指高低,前後。廉,指邊緣,棱隅,偪仄。穴在前臂邊緣有棱隅之偪仄處也。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
8.手三里:手,指上肢。三里,指長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里,以其與肘部距離長度及通乎三焦之里而言。穴約在肘下三寸,與足陽明之三里上下相應,對三焦在里諸病無所不包。其上方有點手五里。
9.曲池:曲,彎曲。池,水之停聚處。曲池,地名。穴在肘臂屈曲時肘橫紋端凹陷如池之處也。必須屈肘取穴,凹陷方顯。經氣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10.肘髎:肘,肱與前臂之間的關節部分。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泛指穴為肘部之深孔。
11.手五里:手,指上肢。五裡,指長度及人身五臟之里。以其與肘部的距離長度較遠,及通乎五臟之里而言。與手三里同義。五里與五臟有關。
12.臂臑:臂,上肢之統稱。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穴當三角肌隆起處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13.肩顒:肩,項下的部位。髃,同隅,角也。指穴當肩頭三隅角也。
14.巨骨:巨,大也。巨骨,即大骨之意。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鄰。穴在鎖骨與肩胛之間。既屬骨穴同名,亦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15.天鼎:天,見天府條。鼎,三足兩耳。象人之頭頸,並喻為吸入天氣的貴重門戶。穴當側頸,自為吸入天氣之重要門戶。
16.扶突:扶,輔佐,扶持。突,凸出,突起。指穴處為人體頭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頭為人體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鎖乳突肌也突出明顯,更為扶持頭部所必須,故名。
17.禾髎:禾,曲頭木。髎,近骨的孔隙。指穴在形如曲頭木的鼻唇溝之下方而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