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五氣朝元

 五氣朝元01.09.2003元始道長

道教修煉之法。謂煉內丹者不視、不聽、不言、不聞、不動,而五臟之精氣生尅制化,朝歸於黃庭(臍內空處),稱為五氣朝元。

內丹學術語。五氣指的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凡俗之人,五臟之氣散居五行所屬之位,未能形成統一的聚合能量。道教內丹家為超越此等局限,遂探索煉氣法門,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體驗,內丹家提出五氣朝元說。早在漢代的周易參同契已經有關於五氣的朦朧意識,該書言「土王四季,羅絡始終,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己之功。」這雖然沒有出現五氣的概念,但卻以五種顏色作為象徵,以表明五行的關係。在道教中,五色就是五行的代表,也是五臟的符號象徵。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易參同契包含著五臟之氣的認識,這是可以得到證實的。不過,在這部書中並沒有明確的五氣朝元說法;直接使用這個概念的是鍾呂傳道集,該書有論朝元一節,提出五臟之氣隨著陰陽的轉換而有不同朝元方式的觀點,以為日月運行之間,當一陽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氣乃朝於中元,所謂中元實際上就是以兩乳之間為基準而切入的中丹田;當一陰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液朝於下元,所謂下元就是以肚臍以下一寸三分為基準的下丹田。內丹家以神光察照,以水之壬氣、火之丙氣、金之庚氣為帥導,三陽(壬、丙、庚)上朝於天宮(腦門)內院,於是心神也返於天宮,五氣也就朝於上元。

關於五氣朝元的問題,唐末五代以來,道門內丹家有許多解釋,從宋代的張伯端,到金元時期的邱處機、蕭廷芝等都有論述,性命圭旨總結前人的諸多論述,比較系統地闡述五氣朝元的理論,該書還繪製五氣朝元圖,便於人們明瞭其要領。該書從生命發源的問題入手,首先指出凡俗之人五常(五行)異地而五方異氣的情形,進而說明修行之人合煉五氣使之朝元的可能與方法門徑。性命圭旨認為,人的五臟本來有青、赤、黃、白、黑五帝鎮守,五帝則以天干、五行、數位及其相互關係來表現其功能。青帝受甲乙木德之三氣,赤帝受丙丁火德之二氣,白帝受庚辛金德之四氣,黑帝受壬癸水德之一氣,黃帝受戊己土德之五氣。修煉之人,就是要促使分散氣氣匯通聚合,所謂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就是透過會聚而使朝元的過程。金德之四氣與水德之一氣匯通而成五,木德之三氣與火德之二氣匯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氣,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氣則朝元而聚於頂,呈現內丹修煉的一種高級境界。

五氣朝元的景象:由於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後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平時所謂的內呼吸(丹田的呼吸這時也自然的停止)。只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此時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這些平時的感覺和思想,統統都自然地去得無影無蹤。

一、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空於哀,則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氣朝元。

二、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空於喜,則魂定,東方青木之木氣朝元。

三、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空於欲,則意定,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

四、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空於怒,則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

五、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空於樂,則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氣朝元。

以上為五氣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