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楊柳朝北擺一年能還十年債03.26.2018元始道長
口頭文化伴隨人類的誕生而形成,成為中國軟實力的重要一部分。其中包括民歌民謠、還有一些農村地區流傳的老話。簡單明瞭含有哲理,也富有實踐性,是他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智慧的結晶。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過去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人們很大程度都是靠天吃飯。一旦碰上天災,百姓也面臨餓肚子的局面。在後來長年累月的種地過程中,他們慢慢摸索大自然的發展規律,總結出一些判斷天氣的短句。其中就有這樣一句:「清明楊柳朝北擺,一年能還十年債」,有道理嗎?
想要搞清楚這句話的含義,必須先瞭解清明這個節日。除了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傳統之外,這一天對全年的天氣變化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一天,農民開始新一年的農耕,根據風向也可以判斷出今年的收成境況。
一、清明楊柳朝北擺
從驚蟄宣佈春耕的開始,天氣就持續不斷地變化,萬物也開始復蘇。清明是溫度回升比較快的一天,但也會伴有一定的微風。如果這一天風比較大,同時把柳枝刮向北方,那就代表著這一天在刮南風。
南風不像北風那樣冷,它帶來的是氣溫的回升,同時也會伴有更多的降雨。溫度的升高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降雨的增多保證不會有旱災的發生。從這個角度出發,這對莊稼的收成顯然是一件好事。
二、一年能還十年債
字面意思理解如果碰上這樣的情況,一年的糧食就可以還十年的債。古代的時候一旦碰上天災,老百姓連肚子都填不飽。如果有南風,自己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還能拿剩下的糧食還十年的債。這句的說法比較誇張,但從側面也反應出年景的好壞。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因為驚蟄之後溫度開始陸續上升,如果到清明的時候刮北風那就代表著溫度開始下降,這種情況下,極大概率會有倒春寒現象的發生。惡劣天氣下,很容易造成莊稼農作物減產,甚至還會有絕收的情況。
清明也即將到來,希望今年可以刮南風,有一個好的年景。但如果從人的角度出發,倒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就算今年的年景好,人什麼都不做,又有什麼用?莊稼有沒有收成,關鍵還在於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