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列子乘風而遊八荒

列子乘風而遊八荒05.03.2015元始道長

列子,名禦寇。戰國時期鄭國圃田(河南省中牟縣白沙鎮西古城村)人。思想家和寓言文學家,史稱列子。思想上崇尚虛無縹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是道家和哲學史上的著名人物。

列子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述異記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遊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這大概是後人對他崇尚虛無飄渺思想的附會吧,不過也反映他瀟灑的一面。

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隱居鄭地四十年,不為人知。弟子嚴恢曾經非常不解地問他說:「是不是所有有道德的人都想富貴?」而列子則非常嚴肅地告訴嚴恢:「夏桀和商紂王都是因為輕視道德修養、唯利是圖而滅亡的!」他認為,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應該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有人向當時鄭國執政者子陽推薦他,說他是當今有名之士,現在困居鄭國,如果當朝對他毫無表示,難免要遭到後世人們的議論。子陽於是派人給他送去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堅辭不受。使者離去後,列子的妻子痛心地責備列子,說凡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逸樂。現在我們沒吃沒喝,面有饑色,鄭相關心我們,派人送來糧食,您卻不接受,難道是命裡註定我們要一輩子受窮嗎?列子卻笑著說:「子陽並不是真正瞭解我,只是聽了別人的話,沽名釣譽,才幫助我,等到他要懲罰我時,又一定會聽憑別人的話行事。既然不是出於本心,就不該接受他的接濟。」

列子終生不進官場,潛心學問,尊崇黃老(黃帝和老子),先後著書二十篇,約十萬多字。現在流傳的有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輯成列子一書,內容豐富,有許多神話故事和寓言。其中著名的愚公移山紀昌學射等都是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觀點的作品,是十分可貴的文化遺產。

後來鄭國人民起事,殺了子陽。列子因為跟子陽沒有任何關係,所以沒有受到牽連。

相傳列子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林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他潛心學習,終於得到他們的真傳,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禦風而行。

列子跟隨壺丘子林學習,壺丘子林對列子說:「你如果能夠付諸實踐,才可以談論修持身心。」列子說:「我希望聽聽實踐的道理。」壺丘子林說:「你看看你自己的影子,就知道實踐的道理了。」列子回過頭看了看自己的影子:扭曲身體,則影子是彎曲的;站直身體,則影子是正的。然而影子曲直是隨身體變化而變換,並不在影子本身,伸縮隨物而不在自己。這就是堅持實踐重於言論的道理啊。

關尹曾對列子說:「人的語言美,發出的響聲也美,人的語言粗俗,則發出的響聲也粗俗;人的身材高大,則影子就會很長,身材短小,則影子也短小。語言是否美妙,聽聽它的響聲就可以知道;身材是否高大,看看他的影子就可以知道。所以說:說話謹慎,將會有人回應;行為謹慎,就會有人追隨你。所以聖人只要看見發生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人的情形,考察以往發生的事情,就可以知道將要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他們有先知先明的原因。把握分寸在自身,評判對錯在別人。別人愛我,我必定愛他;有人厭惡我,我也必定會厭惡他。商湯王、周武王能夠被天下的人所愛護,所以能稱王;夏桀、商紂被天下人所厭惡,所以就滅亡了,這就是其中的明驗。如果只做到把握分寸、評判對錯,而不去努力修持,那就如同出行不經過門,行走不沿著路徑,想依靠此做法獲取利益,那不是很難的事情嗎?曾經考察過神農、炎帝的美德,考證虞、夏、商、周時代的史書記載,以及眾多有德賢人的言論,存亡廢興的道理再明白不過了。」列子大受教益。

弟子嚴恢問列子:「您說遵循大道的人為富有,現在能得到珠寶也是富有,又為什麼要追求道?」列子回答說:「人不講道義,只知道吃飯活著,那是雞狗的行為。弱肉強食,那是禽獸的行為。既然做了雞狗禽獸的行為,還想讓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的。別人不尊敬自己,則危險恥辱就不遠了。”

列子用弓箭射擊時常常射中靶眼,他很得意,就去請教關尹子。關尹子問:「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射中靶眼嗎?」列子回答說:「我不知道。」關尹子說:「那麼你還要再學習。」列子回家苦練三年,又去請教關尹子。關尹子問:「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射中靶眼了嗎?」列子回答說:「我知道了。」關尹子說:「那就行了。別忘了你的體會。」

這不僅適用於射術,國家的興亡、自身的修養,道理也都在其中。列子記住關尹子的教誨,並最終成為有道之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