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03.05.0214元始道長

異氣異念所憑附的對象,可以是無生物性的石頭花草,也可以是飛鳥走獸。動物妖怪中最為人所愛的,大概就是狐仙。早在上古,狐已經出現在山海經中,反映出先民別緻的原始思維:關於九尾白狐的記載,我們當然不得不提山海經山海經大荒東經「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青丘國在其北,有狐四足九尾。」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逸周書王會也記載「青丘狐九尾。」

漢魏六朝以來,社會動亂,神道盛行,民間信狐之風進一步發展,狐精故事成了志怪小說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晉乾寶搜神記卷八的二十七則故事中,就有十則是講狐精故事的。至南北朝,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卷四「後魏有輓歌者孫岩,取妻三年,妻不脫衣而臥。岩私怪之,伺其睡,陰解其衣,有尾長三尺,似狐尾。岩懼而出之,甫臨去,將刀截岩發而走。鄰逐之,變為一狐,追之不得。其後京邑被截發者一百三十人。初變為婦人,衣服淨妝,行於道路,人見而悅之,近者被截發。當時婦人著彩衣者,人指為狐魅。」南朝劉義慶幽明錄中,也有不少精彩的狐精故事。

唐代朝野金載「唐初己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宋史王嗣宗傳記載:宋真宗時,分馬州「城東有靈應公廟,傍有山穴,群狐處焉。妖巫挾之為人禍福,民甚信向,水旱疾疫悉禱之,民語為之諱狐音」唐代祭祀狐仙,是「房中」,而宋代在京城出現「狐王廟」,這顯然是狐神信仰的一個發展。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可謂集古今狐妖小說之大成。蒲松齡筆下眾多狐女之中,對比愛花成痴放聲大笑的嬰寧等,青鳳算是比較獨特的世家女子,大家閨秀,恪守閨訓,知書達理。叟曰:「聞君祖纂塗山外傳,知之乎?」答曰:「知之。」叟曰:「我塗山氏之苗裔也。唐以後,譜系猶能憶之;五代而上無傳焉。幸公子一垂教也。」生略述塗山女佐禹之功,粉飾多詞,妙緒泉湧。叟大喜,謂子曰:「今幸得聞所未聞。公子亦非他人,可請阿母及青鳳來共聽之,亦令知我祖德也。」 必須注意的是,聊齋志異中明確提出世家淵源的,也就僅青鳳這一家。青鳳的伯父明確指出,他們這一脈來自塗山氏,自上古禹娶塗山氏九尾白狐而來,可謂是「根正苗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