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日不出門望日不回家02.09.2021元始道長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互走訪,彼此訴說著一年的辛酸苦辣、喜怒哀樂,同時也扶持、也對未來充滿期盼。而春節走訪必不可少,然而在農村中很多人都是比較注重挑選時辰出行的。農村老人常說「朔月不出門,望月不回家」,這是指什麼意思?什麼是朔月和望月?
在傳統紀日曆一直以來都是使用農曆。而農曆則是根據月亮盈虧變化規律制定,從地球角度看月亮,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在農曆上每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初一稱為朔月,這個時候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為同一天線上。簡單地說就是在朔月的時候是看不到月亮的。
而農曆初一一直到十五,在每一天月相變化呈現的形狀都不一樣。從農曆初一開始逐漸到十五,月相達到滿月狀態,也就是望月。因此俗語所說朔月不出門,望月不回家,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的時候不要出門,而到十五不要回家。
以前農村經常認為在初一和十五都是不太吉利的時候。從以前人們認為,這兩天是各路牛鬼蛇神集中出行的日子。如果這兩天選擇出門或者在外活動,那麼就會遭遇不好的運勢,是比較避諱的日子。如今到每年的正月初一和十五在農村或者鄉鎮大街上,都基本上很少看到出來四處活動的行人。
按照古人的經驗,在朔月當天以及望月當天月亮和太陽左轉的特殊關係,最終導致地球引力也發生奇妙的變化。在很多重大事件上,巧合地和這兩天結合在一起,最終經過口口相傳而形成朔月不出門,望月不回家的俗語。
如今隨著時代的改變以及人們思想的變化,很多人已經不太注重這些的說法。初一不出門,十五不回家現象也被逐漸打破。很多人為了生活奔波,每年初一已經可以看到很多人踏上返鄉之路。只能說時代在改變,很多人也無暇顧及這樣的說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