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針灸治痛

針灸治痛02.10.2010

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針灸的理論與技術。

早在遠古時期,古人發現用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可以減輕疼痛,可以說中醫針灸是老祖宗被石頭碰了一下碰出大發明。2010年,中醫針灸成功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針灸作為中醫常見的一個治療手段,最為主要就是治痛

一、針灸治痛三大原則

1.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古人從病機方面認為,人體臟腑經絡氣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療時就要疏通經絡、調和臟腑達到氣血通調疼痛可止。這就提出以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氣血不通?是哪個臟腑、哪條經絡氣血不通?這對治療疼痛是很重要的,這就是總結針灸治痛十法的根源。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

經絡病而致的疼痛,應當選取與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貫穿的經絡的穴位來治療。也就是想要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經絡的循行與分佈,這是很重要的。古人也有進一步的具體指教,如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也就是由於經絡阻滯、氣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時,可取相交、相貫經絡的原穴、絡六、交穴、會穴來治療。這是由於經絡病而引起的疼痛的治療原則。

3.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

臟腑氣血不調時,用帶門字(如期門、章門)或海字(如氣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臟六腑的俞穴、募穴來治療,透過這些穴位來調和臟腑氣血,達到治療因臟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疼痛常影響到人的精神,病人煩躁、坐臥不安、失眠等。這就是疼痛影響到人的神明,影響到心。也有一些瘡瘍疼痛,兼有紅腫,而又煩躁,是疼痛影響到血脈,而心主血脈、主神明,也同時影響到心的表現,因此病機十九條中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依據此理,在治痛時不論因臟腑還是因經絡,只要病人出現坐臥不安,精神煩躁,脈數尿黃,均配以清心之法(穴如:大陵、間使、心俞。藥如:生地、木通、竹葉、生甘草、連翹、黃連),均能取得滿意止痛效果。

二、針灸治痛十個立法

1.疏風止痛法

風為陽邪,性主疏散、傷人肌表,營衛失調,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風邪,調和營衛。穴用風池、風府、風市。風池可祛風解表,風府祛風清神,風市祛風通絡。此法以治外風為主,疼痛可遍及全身各處,不是固定一點疼痛為特點。有汗、脈緩、頭痛、腰痛、四肢痛因外風者都可應用。

2.散寒止痛法

寒為陰邪,性主收引,傷人皮毛,腠理收縮,經絡失暢,以致疼痛,治用散寒通絡,行氣止痛。穴用:大椎、後溪、崑崙。大椎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能助陽以散寒。后溪是八脈交會穴,能通督脈。崑崙經足太陽膀晩經由上向下夾脊循背,寒邪傷人,首犯太陽。三穴共奏宣散寒邪,行氣止痛之效。

3.祛濕止痛法

濕邪粘膩,易阻氣機,滯在上常見頭暈,滯在軀幹常胸悶、腹脹。濕流四肢則脹痛,治療均應祛濕消腫止痛。穴用:中脘、足三里、三陰交。中脘、三陰交可祛濕健脾,足三里升清降濁,消腫祛濕。三穴共奏健脾、行氣、祛濕、通絡止痛的功效。

4.行氣止痛法

氣滯則痛,古有形傷腫,氣傷痛之說,此處氣滯,一指肝氣鬱結,二指思則氣結,治當疏肝行氣止痛。穴用:肝俞、期門、陽陵泉。肝俞、期門為肝的俞募配穴,可疏肝理氣止痛。陽陵泉是膽經合穴,可舒肝利膽。以上配合可治胸脅疼痛、胃氣痛、四肢走注疼痛。

5.活血止痛法

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瘀血阻絡發為疼痛,多為刺痛,其痛有定處,晝輕夜重,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穴用:尺澤、委中、膈俞。上肢及上半身瘀阻,常用尺澤放血,下肢及下半身瘀阻,常用委中放血,膈俞為血之會穴。三穴能活血化瘀,何處瘀阻,再配合局部取穴。

6.溫中止痛法

寒邪直中,或從內生,常致脘腹疼痛,治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如胃脘痛、腹痛、痛經因寒者,均可使用。穴用:中脘、氣海、脾俞。灸中脘、氣海,可溫中下二焦,散寒行氣;脾俞針灸並用,溫運脾陽,散寒行氣止痛。

7.消導止痛法

食滯中焦,或停腸胃,常致便秘、腹脹、脘腹疼痛、噯腐吞酸,故須消導食積,通腸導滯,腑氣通暢,脹痛可止。穴用:中脘、天樞、足三里。中脘調胃,天樞通腸,足三里能升能降,通胃腑以下行,增胃腸之蠕動,飲食積滯可下行,脘腹疼痛可以消除。

8.養血止痛法

外傷手術出血,或產後失血過多,常致筋脈失養而疼痛,有時疼痛遊走無定處,治要養血榮筋止痛穴用:肝俞、脾俞、陽陵泉。肝藏血,脾統血。肝俞調肝血以養筋,脾俞益脾而增飲食生氣血。陽陵泉為筋會,可舒筋利節止痛。何部痛甚再局部配合選穴。

9.清熱止痛法

諸痛癢瘡,皆屬心火。火邪熱盛,肌膚腫脹,血行不暢,則易疼痛,諸如炎症的紅、腫、熱、痛。穴用:十宣、大陵、豐隆。十宣放血瀉臟腑熱,豐隆從陽明以瀉六腑熱。熱去腫消,經通痛止。

10.補腎止痛法

腎主骨,肝主筋。肝腎虧損,則筋骨疼痛,外受寒邪,則疼痛加重。治應補肝腎,強筋骨,腎氣充實則筋骨不痛。穴用:肝俞、腎俞、太溪、大杼。肝藏血,腎藏精。精血虧損,筋骨失養,常致腰膝疼痛。若兼見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脈沉細弦,則可應用此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