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氣沉丹田與腹式呼吸


氣沉丹田與腹式呼吸12.14.2015元始道長
常見的呼吸方式主要有兩種: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動為主,吸氣時胸廓前後、左右徑增大。
因此,胸腔也增大,但腹部仍保持平坦。腹式呼吸以膈肌運動為主,吸氣時胸廓的上下徑增大,此時橫膈肌下降,腹肌隆起,腹壓增加。
腹式呼吸又有順式和逆式的區別。逆腹式呼吸吸氣時腹肌內縮,呼氣時腹肌放鬆外凸。逆腹式呼吸常見於太極拳演練之中,傳統氣功則大都採用順腹式呼吸。
氣沉丹田,最早見於清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但文中僅提此一句,未作詳解。
近人楊澄甫(楊式太極拳宗師)太極拳說十要中提到含胸拔背時,曾作這樣解釋:「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於丹田也。」是針對人們練拳時氣容易上提,從而產生憋氣和上重下輕、重心不穩的毛病而提出來的。因為讓胸部肌肉放鬆,腹肌收縮,可以降低腹壓並使丹田向上合抱,這樣便有利於外氣貫入丹田,並發揮下守重心和引動形體的作用。
清人萇乃周的萇氏武技書中有一篇聚精會神氣力淵源論,曾說到聚氣。文云:「神以氣會,精以神聚,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聚之之法,惟將穀道一撮,玉莖一收,使在下之氣盡提於上,而不下走;采天地之氣,盡力一吸,使在上之氣,盡歸於下,而不上散,下上凝合,團聚中宮,則氣聚而精凝,精凝而神會,自然由內達外,無處不堅硬矣。」這個聚氣,是指逆腹式呼吸在吸氣時結合提肛,使清氣沉入丹田。
傳統氣功所說的氣沉丹田與上述武家不同。傳統氣功為了實現凝神氣穴,意守丹田,常在腹式呼吸的基礎上,通過以意領氣,不斷引導外氣進入丹田。它所採取的是順腹式呼吸,而不像武家那樣採取逆腹式呼吸。它可以順著吸氣,讓意念引氣沉入丹田;也可以順著呼氣,讓意念引氣沉入丹田。
丹功中稱此為神息相依、氣氣歸根。道鄉集說:「神不依息必外弛,息不依神難自伏,是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歸大定。」當代氣功的真氣運行法廣受好評,其五步功法的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特指出這一步即氣沉丹田。沉的方法是意息相隨。真氣運行法是讓意念跟隨呼氣不斷沉入丹田。
其實,人的呼吸從鼻腔吸進空氣之後,便通過氣管進入肺泡,氣體根本不可能進入腹部的丹田;呼氣時是將氣體排出體外,更不可能進入丹田。所謂氣沉丹田,純是主觀上的一種感覺運演。
傳統氣功作功時,通過意念將諸多呼吸動覺整合成一道從咽喉沿任脈路線至丹田的呼吸動覺移動線,意念就是跟著這道移動線進入丹田。這樣,便會產生氣沉丹田的感覺。
比如吸氣時的氣沉丹田,便是以膈肌下降和腹肌外凸的動覺為主,組成一道呼吸動覺移動線;而呼氣時的氣沉丹田,則是以鼻腔向外向下排氣的動覺為主,並將這種動覺遷移至咽喉處,再配合腹肌內凹的動覺,以此組成一道呼吸動覺移動線。這種動覺整合,只要想一想,便會自動完成。
氣沉丹田,可以建立起意念、氣息和任脈經線的條件聯繫,可以激發任脈經線的真氣,可以強化呼吸運動產生的震動波和內壓力對丹田的激惹,從而激發丹田的氣機。根據以上所述,可見氣沉丹田是傳統氣功對腹式呼吸的一種巧妙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