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後而恐懼則悔,悔可以改過。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
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
敬勝百邪。敬,只是主一也。學者當提醒此心,如日之升,群邪自息。心存焉,則謂之敬。
善保家者戒興訟,善保國者戒用兵。訟不可長,訟長雖富家必敝;兵不可久,兵久雖大國必詘。
畏說曰:天子且有所畏,詩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孰謂士大夫而可不知所畏乎?聖人且有所畏,魯論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孰謂學者而可不知所畏乎?
苟內不畏父兄之言,外不畏師友之議;仰不畏天,俯不畏人;倡狂妄行、恣其所欲,吾懼其入於小人之歸也。君子之立身立言,不可不慎。
稱楊伯起者,以其辭暮夜之金也;薄楊子雲者,以其獻美新之文也。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為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萬事敬則吉,怠則凶。易搖而難定、易昏而難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則定而明。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知天地神人頃刻不離,自然常存敬畏。知祖孫父子榮辱相關,自然愛惜身名。
修己
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禮法。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陽明勝,則德性用;陰濁勝,則物欲行。
正心之始,當以己心為嚴師。動以天為無妄。蟬蛻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心本可靜,事觸則動。動之吉為君子,動之凶為小人。山勢祟峻則草木不茂,水勢湍急則魚鱉不留。觀山水可以觀人矣。氣昏物誘者,性之害;識明理勝者,學之功。
知道,則言自簡。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名節者,道之藩籬。藩籬不守,其中未有能獨存者。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苟衒於外,鮮有不敗者。象以牙而成擒,蚌以珠而見剖,翠以羽而招網,龜以殼而致亡,雉以尾而受羈,鸚以舌而取困,麝以臍而被獲,犀以角而就烹,金鐸以聲自毀,膏燭以明自煎。故勇士死於鋒鏑,智士敗於壅蔽,好水者溺於水,馳馬者墮於馬。君子慎勿以炫露而招損哉。 寡言者,可以杜忌;多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習靜;寡能者,可以節勞。器虛則注之,滿則覆之;木小則培之,大則伐之。故虛可處,滿不可處也;小可處,大不可處也。
以簡傲為高,以謟諛為禮,以刻薄為聰明,以闒葺為寬大,胥失之矣。
養得胸中無一物,其大浩然無涯。有欲則邪得而入,無欲則邪無自而入。且無欲則所行自簡,又覺胸中寬平快樂,靜中有無限妙理。造化翕聚專一,則發育萬物有力;人心凝靜專一,則窮理作事有力。愈收斂愈充擴,愈細密愈廣大,愈深妙愈高明。
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貴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墜墮。
凡人之心,存於有警,而佚於無制。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言行擬古人,則德進,功名付天命,則心閑。
報應念子孫,則事平,受享慮疾病,則用儉。容耐是忍事,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於度外,是養心第一法。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擔合一生。
善所當為,羞譚福報。顏曾希聖,四勿三省。盡人倫,體天理。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工夫。
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戒之為言,最為入道之首而進德之先。念頭起處,纔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
一起便覺,一覺便轉。節義傲青雲,文章高白雪。
若不以德性陶鎔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