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


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06.30.2017元始道長
道教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煉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本文介紹了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面,論述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辨析了其中的科學因素與虛妄誇誕之說。道長認為,道教在醫藥和養生方面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珍視這份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整理,剔除其虛妄迷信因素,發揚其科學內容。
生死問題是人生哲學上的重大問題。生必有死,雖是辨證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人的欲望總是希望延年益壽,尤其是剝削階級的最高統治者,總是希望長期保持富貴榮華、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婪地追求長生不死。春秋時代,齊景公說:「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二十年)
戰國時,出現了一批方士,為了迎合王公貴族求長生的心理,於是編造出海上有長生不死之藥的謊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許多仙人都住在那裡,如能到達,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藥。西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西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韓終等求仙人不死之藥。(史記秦始皇本紀)經過幾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結果一無所獲。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用丹砂可以煉出黃金,以黃金為飲器則益壽,可以見到蓬萊島上的神仙,於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齊國的方士公孫卿又對漢武帝說黃帝乘龍上天的事,武帝聽了深為羡慕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封禪書)秦皇漢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繼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樸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煉目的。為了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長人的壽命,因此醫藥成為仙道修煉的必要手段。抱朴子雜應篇說:「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所謂近禍就是指人們患的各種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漢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將傳教與治病結合起來。由於漢末曾有幾次傳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價的中草藥、符水給人治病,使一些人獲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佈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壽消災治病說成道教的業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喆說:「藥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重陽立教十五論論合藥)這說明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醫藥有助於宗教的宣傳推廣,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來,道教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
其一,要想修煉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
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群眾,是擴大宗教宣傳影響的最好方法之一。
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種種修煉的方術,如服食煉丹、導引行氣、辟穀、存神以及房中之術等等,所以葛洪說:「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訣者,則曰導引可以難老;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抱樸子微旨)道教的這些修煉方術,雖以修真成仙為目的,具有虛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著古代醫藥和養生的科學內容。現就這兩方面分述如下。
二十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呈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樸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於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表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並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煉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築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並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